在田间地头读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科技小院,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究竟该如何建设?7月30日记者获悉,由成渝两地科协共同举办的成渝科技小院建设工作现场交流暨业务培训会于日前举行,两地协同发力,共同为科技小院建设给出了切实可行的答案。
专家共探“科技小院”建设“良方”
交流会上,蒲江柑橘的研究生和青白江航天育种的首席专家率先作交流发言,他们从如何瞄准农业特色产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及时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指导、技术普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如何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及时解决生产、加工及销售环节中的技术难题?现场,针对这一问题,五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成都市科技小院的依托单位,进行了重点交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生产技能和市场竞争力,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家团队还积极参与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环节,通过引入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此外,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张社梅以“‘科技小院’助力蜂业振兴乡村的实践与探索”为题,指出科技团队在科技小院建设中要扎根基层科研,做好成果转化推广,开展技术培训服务,积极建言献策,以点带面促乡村振兴,开发标准化科普教程,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成都已建成36家“科技小院”
数据显示,自2023年启动“科技小院”建设工作以来,成都市先后建成36家市级、5家省级、6家国家级科技小院。“我们通过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服务平台,成功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引入农村,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市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小院’凭借‘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显著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产业咨询、技术指导、现场示范等全方位服务,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技活力。”重庆市农技协联合会秘书长表示,希望在“科技小院”能够持续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为农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科技小院’建设是一项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事业,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发展既需要科技力量的持续注入,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协同参与和久久为功的坚守。”成都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耘表示,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科技小院”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两地资源互通、技术共享。
与会人员还一同参观了邛崃市蜜蜂科技小院、新津区果业园林新品种育苗及种植科技小院和成都市科技小院成果展,深入了解了成都科技小院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科普推广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效。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雪松 图片 主办方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