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数字内容营销的新时代,规则已经在悄然改变。许多人可能还一直为图文点击率下滑而焦虑时,视频正在以一股不可逆转的力量重塑用户的行为路径和搜索引擎的排序逻辑。提起视频制作,可能你会想到“太花钱”“太费劲”。但随着AI时代的到来,AI工具成为视频制作的得力助手,许多人会疑惑AI创作内容是否会影响谷歌收录,SEO是否已经消亡。Kingsway团队最近查阅了Wistia的《2025年视频现状报告》,也关注了Google Search Central Live Deep Dive Asia Pacific 2025的一些新动向,得出的结论是:SEO不但没死,反而迎来了“升维打击”。视频和AI这对组合,已经不是什么未来趋势,而是你现在就得抓住的救命稻草,不然增长真的会很难。
视频已经不是可选项,而是搜索的核心部分
据Wistia报告指出,在2025年谷歌搜索结果中带有视频缩略图的结果已高达30%,这意味着用户每进行三次搜索,就有一次会被视频结果抢走注意力。相比传统的蓝色链接,带有视频缩略图的链接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其点击率也会较高,这无疑在明确地告诉我们,谷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将视频内容推送给用户。Kingsway也一直主张,对于B2B外贸企业而言,视频已经从“加分项”转变为“必需品”。在无法亲身拜访的情况下,视频是建立信任、展示工厂实力和团队专业性的最直观、最有效的途径。而且在刚刚过去不久的Google Search Central Live Deep Dive Asia Pacific 2025大会上,谷歌也传递了关键的信号,Google现在正在积极鼓励SEO从业者积极上传视频,并且在此次大会提出他们注重“多模态搜索”,就是要像人一样,能同时“看懂”文字、图片和视频。这恰恰证明了SEO并未消亡,而是战场转移了。今天的SEO,必须奉行Video First策略,将视频放在比文字更重要的核心阵地。优化你的视频标题、描述、标签和文字记录,这不再是加分项,而是让你从搜索结果中脱颖而出的基本功。”Video First”已从一个可考虑的策略,演变为企业维持和扩大在线影响力的核心支柱。
一份直接能上手的技术活清单
参与度下降≠注意力变短
许多人会认为,现在是快餐时代,没有人耐心看视频了,于是尽自己所能把视频缩到最短。但是Wistia的数据却说这种想法错了,近几年视频的完播率的确在下降,但是这根本的原因不是用户注意力变短了,而是他们的期望值变高了,如果你的视频内容不够吸引人,他们可能根本不想看。但是有一种视频是例外,“How-to”视频,也就是教人“怎么做”的视频。这类视频的参与度很高,这说明观众愿意花时间去看一个能够完美解决用户问题的视频。所以在动手之前,先想明白拍什么 别闷头就拍。先想想用户会搜什么?像“怎么做”、“XX评测”、“XX教程”这类词,天生就适合用视频来回答。这正好对上了谷歌现在最看重的E-E-A-T原则(经验、专业、权威、可信)。一个能帮用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视频,比你说一万句“我很专业”都有用。
视频的最佳放置位置不是首页
根据数据显示,视频播放率最高的页面并非网站首页(Home page),而是课程页面(Course, 35%)、视频库(Video gallery, 33%)和联系我们页面(Contact, 32%)。参与度最高的页面则是产品(Product, 57%)、感谢页面(Thank you, 55%)和联系我们页面(Contact, 51%)。 这意味着在用户意图更明确的页面上放置视频,效果远超泛流量页面。其实仔细一想,用户在点进这些页面时,目的性已经非常强了,这时候如果有嵌入一个恰到好处的视频,比如一个工厂视频,或者是一个产品快速上手指南,简直就是临门一脚,转化效果特别好。Kingsway认为真正有效的B2B外贸视频应以建立个人信任、彰显工厂规模与规范、凸显核心工艺为基石,构建获取询盘的信任基础。
CTA并非越晚放越好
我们在放CTA时,一般都是等到视频快播放完了,观众的情绪价值到位了,再进行行动号召。但是报告指出,1分钟以下的超短视频,把CTA放在“视频开头”的转化率高达32%,放在视频前四分之一处更是达到40%。这打破了“先提供价值再索取”的传统思维,说明对于快节奏内容,开门见山可能更有效。Kingsway推荐直接在视频中添加Bizkit询盘链接,这样子用户可以直接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发起咨询,有利于减少用户操作路径,提升获客率;而且通过链接引导用户添加WhatsApp、Facebook等私域工具,便于长期跟进。
AI 是好帮手,但以人为本仍是核心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AI正在重塑视频创作过程。根据统计,从2024年到2025年,使用AI制作视频的专业人士比例从18%飙升至41%,另有19%的人计划很快开始使用。Hubspot《2025年市场营销状况报告》也指出,营销人员正在积极利用AI进行内容创作和数据分析。视频创作是一个高成本且长周期的工作,不仅需要专业团队支持,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而市场需求却是无限的,要求创作者持续产出优质的视频内容。而在这种矛盾下,AI无疑能够赋能视频创作。如果能将AI应用在视频创作环节,这将极大提高视频创作的效率。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AI是效率工具,并非创意的替代品,以人为本仍是内容创作的核心。在Google Search Central Live APAC 2025大会上,谷歌表明:“我们不关心创作者的工具,只关心最终呈现给用户的价值。”这恰好说明,AI的出现,SEO的门槛被拉高,他只是淘汰了那些低质量、投机取巧的垃圾SEO。谷歌的爬虫和算法不会因为检测到有AI内容参与的痕迹就给予负面评价,他们平等对待传统搜索与AI概览。Hubspot也指出,未来营销的成功,既需要通过AI来提高效率与规模化产出,也需要保留人的创造力、洞察力和情感连接,AI 可以用来协助内容创作,但务必要小心、负责任地用,始终要有人工审核 AI 生成或辅助的内容后再发布,确保每一帧画面、每一句文案都服务于“为用户提供价值”这个核心。
对未来的思考与建议
总而言之,SEO没有死,它只是变得更聪明、更立体了。它不再仅仅是关键词和外链的堆砌,而是进化成了一套包含视频内容、AI辅助、用户体验和深度价值的综合性战略。从短期来看,实时视频内容分析技术会更成熟。现在AI已经能“看懂”视频了,未来可能连情感、语调都能识别;未来基于用户行为的视频推荐算法会越来越智能,这对内容创作者是机会也是挑战;而且越来越多人会用语音助手搜索,视频的音频内容会变得更加重要。从长期来看,未来虚拟现实内容可能会进入主流搜索,VR可能会普及化;用户生成内容的权重会提升,未来AI可能能同时理解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提供更精准的搜索结果。
在这个新时代,恐惧和固守成规只会被淘汰,技术和创意缺一不可,但最终还是要回到用户价值上来。AI是个好工具,但不要指望它解决所有问题。它能提高效率,但创意和洞察还是要靠人。我们的建议是把AI当助手,不要当替身。积极拥抱”Video First”,将其作为核心战略。最后,要有耐心,我们始终认为,视频SEO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持续投入和优化。但一旦做出效果,价值会很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