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马斯克这位“科技狂人”又一次打破沉默。不是搞火箭,也不是发卫星,而是直接撕下了白宫一块闪闪发亮的金字招牌——“政府效率部”(DOGE)。
当年他高调加入这个部门,承诺用AI治理美国,现在却怒气冲冲地退出,并爆出一句话:全是假的。
这位曾誓言用科技拯救官僚体系的企业家,最终发现自己不过是被当作遮羞布的一部分。
而这块“高科技”的遮羞布背后,其实是一套早就锈迹斑斑、却死不松口的制度机器。《金融时报》评论得更直接,“马斯克揭露的,只是冰山一角,真相远比这更恶劣。”
马斯克当初加入DOGE,是看中了它打出的口号:用AI削减联邦政府50%的繁文缛节,也就是10万条法规。
听起来像极了硅谷的效率神话,结果AI上岗第一件事,就差点把住房法案搞进垃圾桶。
根据《纽约时报》披露,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审查的上千条法规中,AI误判率高得惊人,不仅对法律术语一知半解,还把一些核心条款当作“无效”。
法律顾问团队不得不紧急叫停,才避免一场行政灾难。
这不是科幻落地,是科幻翻车。AI不是万金油,尤其面对庞杂如迷宫的美国联邦体系。马斯克不蠢,他看得出来,这套“AI治国”其实是官僚体制新包装,换汤不换药。
而中美效率的对比,更让这场“效率秀”变得尴尬。特斯拉上海工厂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10个月,而在美国,建个同级别的项目审批流程就得拖上三年。谁在拼效率,谁在玩花样,一目了然。
马斯克不是没试过改革。他想推超级高铁,卡在审批;想发展太空计划,SpaceX刚拿了百亿合同,特朗普就威胁要审查。
一边是高科技企业在拼命创新,一边是利益集团死死守着自己的蛋糕。
军工复合体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洛克希德·马丁2024年利润飙升30%,而乌克兰军援资金却被多家媒体爆料“去向不明”。《华尔街日报》甚至用了“黑洞”来形容这笔钱的去处。
从预算分配也能看出端倪。2025年联邦预算总额5.8万亿美元,其中8000亿直接进了军费口袋,而基础建设只捞到不到15%的份额。
医疗系统呢?2800万人没医保,就连人均寿命也落后中国整整5年,美国却还在高喊“公平”。
马斯克再能折腾,也改变不了一个现实:这个体制,是为少数人设计的,而不是为效率服务的。你想动它,它就会动你。
马斯克不是第一次和体制唱反调,但这次怒火烧到了自己的地盘——X平台(原推特)。
他一边恢复特朗普账号,一边又偷偷限流批评政府的声音,甚至连深伪视频都不给标注。结果呢?欧盟直接下达调查令,警告如果继续放任虚假信息,将面临上亿罚款。
而平台上的“自由”早已成了资本游戏。马斯克一句话,75%员工被裁,包括产假中的女性、残障人士。高管却拿着“黄金降落伞”优雅离场。这种双标在美国太常见了,从法律到道德,永远是为强者定制。
《工人调整法》本该保护员工权益,但漏洞百出。工会也早就被资本打压得七零八落。
特斯拉在美国多地工厂抗拒工会进入,而在中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解雇赔偿机制,员工能拿到明明白白的保障。
对比之下,美国那套“自由劳动市场”更像是赤裸裸的资本霸权。据彭博社统计,1%的富人掌控全国40%的财富,而底层50%的人,只能分到2%。这不是贫富差距,是阶级悬崖。
马斯克不是清教徒。他一边揭露系统溃烂,一边也在利用这个系统。成立“美国党”,高喊中间路线,结果却又任命自己为DOGE主管,推动那套他自己也不信的AI政策。
特朗普看似要打压他,24小时后却改口说“我希望企业能够蓬勃发展”。这不是妥协,而是利益交换。谁都清楚,这套制度本质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外媒的终极判断更为犀利。《德国之声》评论道,美国的问题不是哪位总统的个人偏好,而是制度本身的系统性腐烂。
军火商、医疗巨头、教育联盟,这些深层结构早已绑架了政策走向。哪怕换个“第三党”上来,也只会撞上铜墙铁壁。
历史已经证明,自由党在2025年大选只拿到不到3%的选票,改革者从来不是在竞选,而是在碰壁。
马斯克这一揭,揭的不止是DOGE的AI骗局,更是整个“美式效率”的幻象。
从科技到制度,从言论到资本,他让全世界看到一个现实:在这个国家,真正的权力,不在白宫,也不在选票,而是在那张看不见的资本之手里。
《金融时报》写道,“马斯克是系统的产物,也是系统的反叛者。”他既暴露了问题,也受益于问题。而这正是美国当下最真实的写照——一个在自我神话和现实崩塌之间摇摆的超级大国。
当几万亿预算被用来滋养军工复合体,而普通人连医保都买不起,这种“自由梦想”是不是该醒一醒了?马斯克的反叛,不是终点,只是开始。真正的问题不是他揭了什么黑,而是这个体制还能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