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鼠步态精细行为分析系统是通过AI赋能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结合云计算技术,能够快速追踪并分析动物的目标行为;用于评估大小鼠步态和运动行为的设备,广泛应用于髓损伤和其他神经损伤、神经类痛、关节病、中风,帕金森氏症、小脑性共济失调、脑外伤、周围神经损伤等领域。
一、时空参数异常特征
步行周期(Gait Cycle)
延长(>正常值20%):提示运动迟缓,如帕金森模型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导致周期显著延长;缩短则反映运动亢奋或焦虑行为。
支撑时长(Stance Duration)
延长:标志痛觉回避(如关节病模型患肢延长50%);缩短提示肌张力增高或步频加快。
摆动时长(Swing Duration)
缩短:提示协调性下降(小脑损伤模型缩短30%);延长可能因肌无力或关节活动受限。
典型症病阈值:
帕金森模型:步幅缩短30–40%、步频下降17–22%
神经类痛模型:患肢支撑时长缩短≥40%
二、协调性与步序模式病理分型
十字型(Cruciate):RF→LF→RH→LH ;健康动物协调步态,反映脊髓模式发生器正常
旋转型(Rotate):RF→LF→LH→RH;单侧小脑/基底节损伤(帕金森典型表现)
交替型(Alternate):RF→RH→LF→LH;脑卒中或脊髓损伤运动控制异常
稳定性异常:
帕金森模型双支撑时相占比>正常值2倍(步态冻结);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终末期出现三支撑时相升高。
三、神经功能与压力动态指标
功能指数计算
坐骨神经指数(SFI):公式为 -38.3×(EPL-NPL)/NPL + 109.5×(ETS-NTS)/NTS + 13.3×(EIT-NIT)/NIT - 8.8,正常值≈-10,≤-60提示严重损伤。
足趾开口距(Toe Spread):用于计算腓神经指数(PFI),评估足下垂程度。
压力分布异常
关节病模型:制动指数升高(触地减速延长)、足印接触面积缩小25–30%。
脊髓损伤:推进指数降低(蹬地力量减弱)。
四、病症特异性步态表型
帕金森:步幅缩短、旋转型步序主导;步幅减少30–40%
脊髓损伤:后肢拖曳、推进时长减少;摆动速度延缓>50%
神经类痛:患肢避痛步态(支撑短、压力不对称);患/健肢压力差>35%
关节病:接触面积缩小、步态僵硬 制动指数升;20–30%
五、核心分析设备与技术
光学反射系:通过玻璃板折射足印光信号,自动识别时空参数与压力分布,支持双向行走分析。
ZL-AI-BT:AI驱动分析60余种指标,支持3D步态重建与自动计算神经功能指数。
多维度捕捉系统
结合底面与侧面视角,同步分析足印轨迹与关节运动学参数。
取消行走限制,捕捉自然状态步态。
六、实验标准化要点
环境控制
温度22–25℃、湿度40–60%、噪音<50 dB,漫反射光源防眩光。
步行台需10%酒精擦拭除气味干扰。
数据采集规范
行走≥3次/动物,高速摄像机帧率≥120 fps、分辨率≥1280×1024。
模型适配:帕金森先选A53T转基因鼠,镇痛模型关注压力不对称性。
技术进展:AI算法实现自动化足印分类步态模式诊断,如ZL-AI-BT系统 。
该分析通过时空-压力-协调性多维参数关联病理机制,为神经退行病、镇痛等研究提供不可替代的工具,但需结合平衡木实验验证运动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