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马斯克快把擎天柱机器人(Optinmus)夸出花来了。
近日,马斯克接受特斯拉车主硅谷频道专访时,对未来作出七条预言,其中一条就涉及擎天柱机器人。他表示,机器人将让特斯拉的估值达到20-30万亿美元,是目前的20-30倍。
专访现场
专访中,马斯克解释道,地球上的每个人基本上都会想要一个擎天柱,机器人工业领域的需求量将非常庞大。假设特斯拉能年产10亿台这样的机器人,年收入将是30万亿美元。
此前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就已重申了自己的观点:擎天柱很可能成为特斯拉未来最重要产品。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正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参展的擎天柱并没有过多吸引参观者的眼球。
在特斯拉展台,擎天柱只静静地“站”在展台的玻璃罩里,参观者连摸都摸不着。而别的机器人多在跳舞,与参观者互动,大放异彩。
摄于特斯拉展台
“刃辛机器人”分析,这或与特斯拉机器人三代产品——擎天柱V3尚未发布有关。
来自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的消息显示,擎天柱V3设计已完成,但未发布,具体发布日期定在2025年底前。
电话会上,马斯克表示,相较于擎天柱V2,擎天柱V3是“堪称完美的设计”“令人惊叹的产品”“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有你真正想要或需要的所有自由度”。
对一个尚未露面的产品,马斯克为何如此不吝溢美之词大肆夸奖?
擎天柱能救特斯拉吗?
马斯克夸擎天柱V3,大讲故事,或是为了把投资者的眼光从特斯拉糟糕的二季报上引开。
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特斯拉录得近十年来季度营收的最大降幅。
具体来看,该季度特斯拉总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低于市场预期的226.4亿美元。据中国经济网的统计,这一下降幅度创2012年以来的最大单季跌幅。
特斯拉该季度净利润为11.72亿美元,在GAAP口径下,同比下降16%,在非GAAP口径下,净利润为13.93亿美元,同比降幅达23%。
造成这一降幅的最大原因,在于特斯拉的汽车业务量价齐跌。
在交付量方面,该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38.41万辆汽车,同比下降13.5%,而且是连续两季度的两位数下跌。
其中Model3/Y车型交付37.37万辆,同比降12%;高端车型,如ModelS/X、电动皮卡Cybertruck,交付1.04万辆,同比下降52%,处于腰斩态势。
从营收的角度看,汽车业务营收166.61亿美元,同比降16%。
这份“最惨”的财报公布后,当地时间7月24日,特斯拉盘后股价一度下挫超8%。据“金融界”统计,特斯拉已成为“科技七巨头”中表现最差的个股。
依据一些媒体分析,汽车业务下降的时候,擎天柱V3就成为了特斯拉的“救命稻草”。
只是,远水可能解不了近渴。
虽然特斯拉明确将从2026年初启动规模化生产擎天柱V3,目标在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月产量预计可达10万台;但特斯拉方面也不得不表示,预计到2026年底,擎天柱V3才能对特斯拉的财务产生实质性影响。
马斯克坦言,特斯拉不排除接下来将经历几个“艰难季度”。
从长远的角度看,擎天柱的未来,也不好判断。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擎天柱V3目前尚未露脸,一切都来自马斯克的“夸奖”。
“木头姐”所在的ARKInvest(方舟投资)依据终极估值模型,提出特斯拉估值可达25万亿-30万亿美元的核心假设,指出擎天柱年收入潜力30万亿美元将超越汽车业务,成为最大价值来源。
不过,瑞银(UBS)则质疑人形机器人的类人灵巧手的必要性,对类人形态必要性存疑,并表示成本控制是商业化关键障碍。
为此,瑞银预测人形机器人需3-5年才能突破成本与场景适配难题,短期内难现“苹果时刻”。
马斯克错在哪儿?
特斯拉的产品体系着面临青黄不接局面,新能源汽车业务“拉胯”,而人形机器人擎天柱项目却没有跟上。
汽车主业务“拉胯”,某种程度上,与马斯克本人有关。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角度看,这一年来,马斯克犯了很多忌讳。
譬如,商人要离政治远点,改革者大多没有好下场,追随领导不能朝三暮四……
马斯克作为商人,却深度入局美国大选,不遗余力地支持特朗普,不料引发欧美消费者抵制,拖累了销量。
老特入主白宫后,马斯克更是紧紧追随,组建了“政府效率部”,对美国各机构大查特查,成为独树一帜的改革者。这使马斯克成为了美国某些利益受损者的“眼中钉”。
面对马斯克支持,老特并没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老特主政下,美国的内外政策变化都对特斯拉汽车业务影响很大。
7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的《大而美法案》正式终结了实行17年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体系,美国7500美元税收抵免政策10月到期,供应链面临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
对此,特斯拉CFO瓦伊巴夫·塔尼亚(VaibhavTaneja)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特斯拉第二季度新增关税成本约3亿美元,其中2/3影响汽车业务,能源业务影响较小,但预计在未来将更全面反映。
据特斯拉二季报,汽车销量下滑的市场中,美国市场跌20%,且税收抵免政策10月到期后,会进一步压制需求。
美国燃油排放法规修改,将致使某些处罚额度将取消,这也将影响特斯拉向其他传统燃油车企出售碳积分的收入。
特斯拉第二季度碳积分收入为4.39亿美元,较第一季度的5.95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的8.9亿美元均有较大幅度地下滑。
到最后,马斯克竟然与老特“反目成仇”。
他不仅离开“政府效率部”,还与老特围绕“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等问题产生严重分歧,大打“口水仗”。
甚至有传言表示,老特将“搞垮”马斯克公司。
对此,7月24日老特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否认传言,并表示希望马斯克的生意“蒸蒸日上”。
利好我国机器人企业
马斯克此前忙于“政府效率部”,对特斯拉的商业事务的关注,自然就少了。特斯拉二季度的惨烈财报数据,很难说与马斯克没关系。
7月初传出的擎天柱V2的暂停生产消息,更是出乎不少投资者的意料。
截图于晚点Auto公众号
擎天柱项目自2025年特斯拉首届AI日活动首次亮相以来,经历了多次设计迭代。
擎天柱V2版本是经过不断改进设计的,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运动能力,其设计也比其他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更为精致。
在2025年第一季度全员大会上,马斯克曾向员工表示,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首批擎天柱机器人。
当时,外界普遍猜测特斯拉将对V2版本进行一些改进,例如为其配备拥有22个自由度的手部,然后进行大规模生产。
谁没想到,晚点Auto报道,改进版的擎天柱V2(可称之为V2.5)在生产了接近1000台之后,居然在7月初被叫停了,并进行设计调整,当时预期的时间是两个月。
与此同时,擎天柱项目的负责人也更换了。6月初,擎天柱原项目原负责人米兰·科瓦奇(MilanKovac)离职,特斯拉AI软件副总裁阿肖克·埃卢斯瓦米(AshokElluswamy)接手。
擎天柱项目的这种变动,无疑是一种管理上的失误。作为特斯拉的CEO,马斯克为“政府效率部”工作而分散了精力,与此应有所联系。
幸运的是,或因擎天柱新负责人工作“给力”,这才传出擎天柱V3设计已完成,计划在2025年底前推出的消息。
即便如此,马斯克此前承诺2025年度生产5000台擎天柱的计划,估计很难完成了。这意味着,擎天柱的发展慢了半拍。
全球的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都在比拼速度。
与擎天柱量产受阻相比,我国的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单就量产来说,我国的很多企业已经走在了擎天柱的前头了。
譬如,智元机器人上海临港工厂月产能达千台,近期已实现首批1000台量产下线。
宇树科技2025年计划量产超5000台,目前正推进IPO上市。
乐聚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企业,也在冲击年度上千台的实际交付。
中国移动的1.24亿机器人订单,更给了我国人形机器人企业商业化落地机会,做实了“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的元年”的判断。
出于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大局,“刃辛机器人”亦希望擎天柱V3真如马斯克所说的那样“酷”,与中国人形机器人企业一起“卷”起来。
为此,马斯克未来要用更多的时间在特斯拉公司上,尤其是擎天柱项目上。
7月20日,马斯克发帖说已进入7X24小时工作,如果孩子不在就睡办公室。
但几乎在同一时间,彭博社又表示,马斯克未来可能担任类似于之前的政府效率部负责人的职务,并为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最后,“刃辛机器人”大胆预测,马斯克若经营特斯拉依然不努力,有可能面临乔布斯曾经的“遭遇”——被排挤出董事会。
据《华尔街日报》5月份报道,由于对马斯克过度介入政治感到担忧,以及特斯拉股价暴跌等原因,特斯拉董事会已开始寻找继任马斯克的首席执行官。(文/刃辛机器人 陈重山)
参考资料
[1] 《马斯克: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量产版将采用全新V3设》,
[2] 《特斯拉二季度财报:智能驾驶、Robotaxi与人形机器人业务成关注焦点》,新华财经
[3] 《腹背受敌全球遇阻,特斯拉Q2财报持续惨淡》,金十数据
[4] 《独家丨特斯拉暂停人形机器人生产,修改设计》,晚点Auto
[5] 《美媒爆料:马斯克可能重返美国政坛》,凤凰网财经
[6] 《马斯克的“三体计划”,救不了当下的特斯拉》,钛媒体
[7] 《SpaceX首次提示投资者:马斯克或重返政坛,再次担任类似“高级顾问”职务,并为此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界面新闻
[8] 《突发!马斯克,遭遇“双重打击”?》,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