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重点——8月15日起,所有充电宝必须贴上3C认证标识,不然就等着被清退出局。
你现在手里的充电宝有没有这标?建议马上翻过来看一眼,说不定它连合格都算不上。
别觉得我在吓唬你,这是国家亲自下场,对移动电源行业来了一次“硬性洗牌”。
我长期盯着数码配件圈,这两年充电宝市场早就乱成一锅粥:
几块钱的“地摊款”卖得比品牌还好,虚标容量、电芯翻新、甚至爆炸起火的新闻时不时就冒出来。
关键是,很多用户连“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碰”都搞不清楚。
所以,新规来了——国家认监委明确,8月15日起,所有移动电源必须通过强制性3C认证,认证信息必须标注在产品本体上,不能贴纸糊弄,更不能临时“补认证”。
这不是走个形式,而是行业进入“强制门槛模式”的开始。
很多人搞不懂什么是3C认证,其实说白了,它不是“品质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产品能不能合法出厂销售的底线。像空调、洗衣机、汽车这些大件,早就是3C强制认证的常客了。现在,轮到充电宝补上这一课。
我打听了一圈,背后其实还有更深的行业逻辑:
第一,这是一次供应链“换血”。3C认证涉及电芯稳定性、过充保护、短路风险评估等物理层级检测,小作坊根本扛不住这套流程成本。意味着很多低价非标货会被逐步挤出市场,大厂才能重新占据主动。
第二,这是为“上游资源控制”打基础。你以为这只是管个小配件?
错。其实这波新规是锚定整个储能技术体系,包括锂电池标准、安全接口规范、整机认证流程,未来会牵动电动出行、户外能源、移动AI终端等一系列下游市场。
也就是说,这次不是管住一个插口,是锁住一整条电池赛道。
我甚至觉得,这可能是国家为国产能源标准输出做的一次铺垫演练。你看近期电动车、电池芯片领域频繁提出自主标准、统一接口,这场充电宝认证风暴,正是对未来技术秩序的一次“压力测试”。
但落到用户这边,我想说的只有一句话:
别再贪图便宜!特别是那种“30块20000毫安”“带太阳能板还能无线充”的,那不是科技,是火药桶。
你手机值几千块,不值得搭在一个黑心电池上。
所以从8月15日开始,记住一个铁律:不认3C标识,不买。
你现在手里那个充电宝合格吗?你觉得这波新规能不能真把市场整治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