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带来安全的“灵丹妙药”如今却产生了副作用。如今的儿童智能手表究竟是“敌是友”?新华每日电讯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被电子手表困住的孩子
清晨,智能手表的闹钟响了。李梓萌(化名)醒来后,立即打开音乐应用,用一首歌开启了新的一天。十岁的梓萌在暑假期间全天候使用智能手表。
打羽毛球时,她特意把手表戴在挥拍的右手上。“这样,我的训练就能获得更多积分!”她解释说,她可以用这些积分兑换“表盘”——屏幕壁纸。梓萌演示了她只需轻触手表,就能给朋友发送语音或短信。在阅读或做作业时,她可以轻松地用手表辨认生字或难懂的段落。
那天晚上,她和父母去了附近的一家餐馆。菜一上桌,她就用手表拍了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希望朋友们点赞赢积分。
如今,像子萌这样的“网红”并不罕见。这些孩子频繁地在各种场合使用智能手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2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将达到10.79亿,其中3.8%的年龄在10岁以下。
虽然孩子们似乎很喜欢使用智能手表,但一些家长和老师却深感担忧,认为他们可能会沉迷其中。“现在的智能手表本质上就是手机,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可以下载,”接受调查的家长和老师表示。
不当使用智能手表对眼睛的影响不容小觑。智能手表的屏幕很小,通常只有在近距离才能看清。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学生的智能手表上安装了各种耗眼的应用程序,例如编辑、益智软件,以及至少需要玩半小时的小游戏。
长时间近眼疲劳容易导致近视。“儿童时期,眼球巩膜中的胶原纤维尚未发育完全,长时间的近眼刺激会增加眼轴的弹性,从而促进近视的发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黄敏丽解释说。小屏幕在环境光下会略微反光,迫使瞳孔不断适应亮度变化,这会增加动态视觉疲劳,导致视疲劳。
手表还会影响一些孩子的消费行为和财务前景。近年来,各品牌手表的价格普遍上涨,从几百元到两三千元不等。受访的小学老师和家长表示,很多孩子对手表的价格很敏感,这会导致竞争行为。有些人甚至说:“功能少的型号就像老式手机,不好意思炫耀。”
孩子、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猫鼠游戏
许多中小学已经主动加强了对手表的使用规定,禁止在课堂或学校使用手表。然而,一些手表在校园里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
“他们白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我检查的时候,通常是因为他们晚上还在玩手表,”五年级老师刘思桐(化名)说道。她要求学生上课前交手表,下课后他们也反复要求归还。有些学生不戴手表甚至会走神。
刘思桐表示,她经常敦促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手表监管,防止他们沉迷于手表。 “有些孩子会抗拒这种控制,与大人展开一场智力和勇气的较量。”
一位高年级小学生告诉记者,当家长限制下载应用或添加好友时,一不留神就会没收孩子的手机,更改设置。如果这不管用,他们就会去电子产品商店“刷机”手机,恢复出厂设置。
这在孩子们中间并不是什么秘密,相关的“教程”随处可见。“我父母很严格,所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