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禁安全领域,“防尾随”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必须落地的核心功能。其本质在于:当一个授权人员合法通行时,系统必须确保紧随其后的人员(无论是否有意)无法在同一授权周期内通过通道。这不仅需要物理结构限制,更需要智能逻辑的精密控制。本文将深入解析实现“一人一过”防尾随互锁门禁的关键技术与方案。
一、 防尾随的核心挑战:如何精准识别并阻止“第二人”
理想的门禁通道应具备“智能阀门”特性:当授权个体进入时,阀门精确开启仅容其通过,并在其通过后迅速、可靠地关闭,物理或逻辑上阻止后续人员(无论授权与否)的紧贴通过。挑战在于:
- 紧贴识别: 如何区分“一个胖子”和“两个紧贴的瘦子”?
- 恶意冲撞: 如何防止有人强行推挤闯入?
- 遮挡尾随:如何防止尾随者被遮挡时,毫米波雷达,红外探测器、摄像头视频检测,无法分辨的尾随漏洞?
- 场景适配: 方案需适用于不同场所(如食品厂、电子厂、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写字楼、监狱等高安全区)。
二、 实现“一人一过”防尾随的关键技术与门禁类型
以下方案的核心目标都是确保一次通行授权仅对应一个人的物理通过:
1.精密通道设计 + 智能探测系统(最主流方案):
- 门体类型: 北强防尾随门圆弧形结构设计,直径一米,不大不小,适配任何建筑物出入口。
- 核心防尾随技术:北强智能尾随算法通过对互锁区域内的检测,如是一人放行,多人返回。
2.尾随行为判定(典型异常):
- 前后尾随
- 背抱尾随
- 遮挡尾随
- 悬挂尾随
- 跳跃尾随
3.系统动作: 一旦判定潜在尾随,系统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器(现场震慑)。
- 锁定门体。
- 向管理中心发送报警信号及位置(含可能的视频联动画面)。
- 可能标记此次通行异常,需要重新验证或由安保处理。
- 优势: 能精确识别紧贴的“第二人”,适用于大多数场景,是目前最可靠和广泛应用的方案。好的系统能区分携带大件行李和恶意尾随。
4.双门互锁(缓冲区域防尾随):
- 结构: 由两道门(通常是坚固的自动门)和一个狭小的缓冲空间组成。
- 核心防尾随逻辑:
- 两道门绝对互斥: 第一道门(外门)开启时,第二道门(内门)必须锁死,反之亦然。两道门绝对无法同时打开。
结语:可靠防尾随是系统工程
实现真正的“一人一过”防尾随,绝非简单的在出入口安装一道互锁门即可。它依赖于精密的通道物理设计、高可靠性的多区域智能探测技术、严谨的门禁通行逻辑控制、以及快速有效的报警拦截机制的有机结合。在高安全至上的特殊区域,需采用防尾随门加互锁门加智能门禁系统组合。是保障防线坚固不可或缺的环节。选择适合场景、技术成熟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将尾随风险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