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直柔”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高度集成化的建筑(或区域)能源系统架构,代表了未来能源利用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它融合了四种关键技术:
1. **光 (Photovoltaic - PV):** 指**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系统的本地清洁能源来源。
2. **储 (Energy Storage - ES):** 指**储能**系统(通常是电池储能系统 BESS)。用于存储光伏产生的富余电能,在光照不足或电网电价高峰时释放,实现能量的时间平移,提高自用率和系统稳定性。
3. **直 (Direct Current - DC):** 指**直流供电**网络。系统内部主要采用直流母线(而不是传统的交流母线)来连接光伏组件、储能电池和大部分用电负载。这避免了光伏发电(直流)和电池储能(直流)在接入传统交流电网时所需的多次交直流转换(逆变/整流),从而显著减少能量转换损耗(通常每次转换损失5-10%)。
4. **柔 (Flexibility):** 指**柔性用电/需求侧响应**能力。系统具备智能控制和协调能力,能够根据光伏发电功率、储能状态、电网状态(如电价、频率、电压)、用户需求等因素,**主动、灵活地调节建筑内部用电负荷的功率和运行时间**。例如:
* 在光伏出力大、电价低时,增加用电(如给电动汽车充电、开启洗衣机)。
* 在光伏出力不足、电价高或电网紧张时,减少非必要用电、优先使用储能供电,甚至将储能电量反送回电网(如果支持并网)。
* 调节空调温度设定值、水泵风机转速等,实现负荷的“削峰填谷”。
**系统工作原理简述:**
1. **发电:** 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
2. **供能与存储:**
* 产生的直流电优先通过直流母线直接供给建筑内的直流负载(如LED灯、变频空调、电脑、服务器、电动汽车充电桩等)。
* 多余的电能存入储能电池(直流充入)。
* 如果直流负载需求超过光伏实时发电量,则由储能电池通过直流母线直接补充供电。
3. **与电网互动:**
* 系统通常仍与交流电网连接(通过双向变流器)。
* 当光伏和储能仍不能满足负载需求时,从电网取电(交流转直流)。
* 在特定策略下(如电价高、电网有需求时),储能可以放电并通过变流器将直流逆变成交流电反送回电网。
4. **柔性控制:**
*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持续监测光伏出力、储能SOC、负载需求、电网状态(电价、调度信号等)。
* 基于预设的策略(如经济最优、碳减排最优、电网支撑等),系统动态调节:
* 可控负载的开关状态和功率。
* 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和时机。
* 与电网交换的功率大小和方向(购电或售电)。
**核心优势:**
1. **高效节能:** 大幅减少交直流转换次数和损耗(“直”是关键),提高光伏自发自用率,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2. **经济性好:**
* 降低从电网购电量,特别是高价峰时电量。
* 通过峰谷电价差套利(谷时充电,峰时放电自用或售电)。
* 降低电网容量费(最大需量)。
* 提高光伏发电的自我消纳能力,减少弃光。
3. **提升电网互动性与稳定性(“柔”的价值):**
* 作为可调负荷/虚拟电厂资源,响应电网调度需求,参与需求响应、辅助服务(调频、备用等)。
* 减轻电网峰谷差,缓解局部电网阻塞。
* 提高本地供电可靠性(尤其是离网或弱网地区)。
4.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有效平抑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使建筑成为电网的“友好型”节点。
5. **支持建筑低碳/零碳转型:** 是构建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园区的重要技术路径。
**主要应用场景:**
* **光储直柔建筑:** 新建或改造的办公楼、商业综合体、数据中心、医院、学校等。
* **工业园区/工厂:** 高耗能企业,利用直流供电给变频电机、照明等。
* **通信基站/边缘数据中心:** 提高离网运行能力和能效。
* **微电网/智能小区:** 构建区域性的高效、灵活、低碳能源系统。
* **电动汽车充电站:** 与光伏、储能结合,实现绿色、高效、低成本的充电。
**总结来说,“光储直柔”系统通过深度融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直流配电和智能柔性控制技术,构建了一个以本地清洁能源为核心、内部高效流动(直流)、并具备主动调节能力(柔性)的建筑能源系统。它不仅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用能成本的有效手段,更是建筑领域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方向。** 其核心在于“直”提效、“柔”赋能,最终实现建筑能源的清洁化、高效化、智能化和电网友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