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数千米的黑暗深渊中潜藏的“隐秘王国”产生过遐想呢?当我们在火星的表面上寻找着生命的踪迹时,地球自身的“地心世界”却悄然颠覆我们对生命的认知——这里没有一丝阳光,也没有氧气,却孕育着比地表上所发现地生物总量多出数倍地“暗黑地生命体”。然而,这些生物体的生存背后,必然隐藏着复杂的生存机制,亟待我们深入探究以揭开其神秘面纱。
近年来,南非的陶托那金矿便频频出现了奇异的“金矿之谜”,如2019年12月初,南非的陶托那金矿的工程师在检修3.2公里深的矿道时,突然发现了墙壁的渗出黏稠的黑色液体,初步判断为'金液',但经专家鉴定后,这些液体均被确认为金的化合物,即'金水'。
目前金水的性质、成分、来源等均未明。通过对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细致的检测,我们惊奇地发现了每一克的岩石中都密密麻麻的埋藏着500万个微小的微生物的细胞,更令人惊奇的是,其中90%的物种竟然是前所未见、未知的。
而这一最新的发现却将传统的观念彻底颠覆了:长期以来科学家都认为,地下2公里以下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存都是极为困难的,但近日对某些地下特殊微生物的研究却使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些微生物的生存状况早已颠覆了传统观念。
而更为令人惊奇的,则是出现在加拿大的蒂明斯矿井中。近年来,钻探队在2.4公里的深处采集的岩芯中找到了“吃石头”的奇特细菌,它们不仅能将花岗岩中的钾、硅等元素都“吃”个精光,而且还能将硫化氢氧化成硫酸盐,借以获取了自己的生长所需的能量。此番'化能合成'的奇观,不仅彻底颠覆了'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一古老的传统认知,也将我们从'太阳能'的狭隘观念中彻底解放出来。
随后美国的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发现了这样一个惊人的现象:地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二氧化碳的碳原子转化为有机酸,而且还将其与地幔中的橄榄岩的钙、镁等一系列的二氧化硅矿物发生反应,生成了众多的蛇纹石等一系列的次生矿物,同时还将其所含的二氧化碳的碳原子全部转化为了甲烷气体。这一系列的“生物风化”过程,对地球深部的物质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可能与板块的运动、火山的喷发等大地的变动具有某种内在的关联。
这些对地心的发现,让我们不由得对地心深处是否就存在着更复杂的生命形式做出更大的胆大的猜想。
如1970年苏联的科拉超深钻孔计划(最终达12262米)所揭示的那样,在9.5公里的深处,就曾经对“生物的活跃的气体”等一系列的异常现象有直接的“目击”和“证据”。通过对近年来相关研究的综合与深入探究,初步揭示了地心可能存在一个由微生物、古菌乃至真核生物构成的'深部生物圈',其总生物量或达150亿吨,远高于地表生物量的30倍。
不知不觉间,人类的'地心人'假说被推向了一个极端且不可思议的高度。依托于NASA对火星地下环境的模拟研究,我们初步发现了在高压、高温、无氧等极端环境下,也存在某些特殊深部微生物的生存机制。而这一点的解释也将为我们对火星或其他类地行星的“深部生物圈”所能想象的生命形式的广度开辟出广阔的天地.。
我想,科学研究深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我们对生物学的认识的巨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它深刻的哲学和存在的启示:生命的边界可能早已远远超出了我们迄今为止的认知之外。可我们却在火星的荒漠中为“外星人”的踪迹而兴师动众,却忽略了脚下这个更庞大、更古老的“隐秘王国”。
令人深思的是,我们目前的全球深地钻探的最深的深度也仅仅只有12公里而已,可地球的半径却高达6371公里,而地心的温度高达6000℃以上,实在让人感慨万千!。正如本纳教授所意味的那样,只要我们能在3公里的岩石中发现存活数亿年的微生物,就说明了更深处的生命可能也同样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