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报废不是一扔了之!自动化仪表装备报废管理,你的企业做对了吗?自动化仪表装备是工业生产中的“神经末梢”,但当它们老化、损坏或技术落后时,如何做好报废管理却是一门学问。
大家的企业是否遇到过仪表达到使用年限,但报废标准模糊不清?报废审批流程繁琐,责任部门推诿扯皮?等等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自动化仪表装备报废管理的核心要点,从报废管理做法及相关规范,帮我们避开踩坑操作!
自动化仪表装备报废管理一般归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报废管理,通常按照企业相关管理程序文件(制度、细则)执行。
自动化仪表装备报废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报废条件(标准)、审批权限、审批程序、报废资产实物管理等特殊事项的处理。
报废管理做法具体如下:
01设定报废标准
固定资产因实物损毁、使用不经济、使用不合规等原因永久退出使用状态的,应予以报废,主要包括:
a)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或事故造成全部灭失或毁损且不可修复的;
b) 达到规定效用年限,且破损严重、无修复利用价值的;
c) 更新改造拆除且无使用价值的;
d) 因资产重组、业务调整而淘汰且无转让价值的;
e) 因技术落后或运营成本高,不适应生产需要的;
f) 长期闲置,且无调剂和转让价值的;
g) 国家有强制性淘汰规定的;
h) 经检验或鉴定确认,不符合健康、安全、环保规范,且无改造价值的;
i) 其他原因需要报废的。
02履行申请审批流程
通常由使用部门填写报废申请表,详细说明仪表相关信息及报废原因,附上技术鉴定报告或事故证明等。设备管理部门现场核实鉴定,符合条件的报主管领导审批,重大设备报废可能需组织论证。
03合理处置报废仪表
审批通过后,设备管理部门制定处理方案,可回收利用的优先出售或转让,无法回收的进行报废拆解,确保零部件和材料妥善处置,同时财务部门进行账务核销,设备管理部门全程监督处置过程,拍照或录像留存证据,做好记录存档,防止报废仪表流入非正规渠道。
相关标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第三十六条 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GB/T44452—2024/IEC62890:2020《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系统和部件的生命周期管理》附录B
企业内部制度:企业会根据自身生产特点、仪表使用环境及行业惯例等,制定内部仪表设备资产管理制度,明确报废相关要求,如规定仪表的具体报废年限、性能报废阈值等。
本文若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经验,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