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细胞的表面,存在着一类像“信号天线”一样的蛋白质,它们负责接收外界的指令,调控细胞的生长、修复与迁移。MET蛋白就是其中最关键的“天线”之一。正常情况下,它像一位严谨的“信号指挥官”,精准传递“生长”或“停止”的指令;但当它出现异常时,就会变成“失控的开关”,持续发送“生长”信号,推动癌症的发生与进展。
MET蛋白的全称为“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它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细胞外的“识别区”(负责结合配体——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横跨细胞膜的“通道区”(将信号传入细胞内)以及细胞内的“信号放大区”(激活下游信号通路)。
在正常生理过程中,MET蛋白的作用至关重要。比如,在胚胎发育时期,HGF/MET通路像“导航系统”一样,引导神经嵴细胞从神经管迁移到面部、心脏等部位,形成复杂的组织器官;当皮肤受伤时,伤口周围的成纤维细胞会释放HGF,激活角质形成细胞表面的MET蛋白,促进细胞增殖与迁移,加速伤口愈合;而在肝脏受损时,HGF/MET通路会启动肝细胞的修复程序,让受损的肝脏恢复功能。这些过程中,MET蛋白始终保持“精准调控”:当指令完成后,细胞会通过“泛素化”(给MET蛋白打上“降解标签”)让其失效,避免信号持续传递。
当MET基因或蛋白出现异常时,这种“精准调控”就会被打破。最常见的MET异常包括三种类型:MET蛋白过表达、MET基因扩增与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
MET蛋白过表达:指细胞表面的MET受体数量明显增加(通常是正常细胞的2-10倍)。这就像“信号天线”被复制了很多个,即使没有HGF的刺激,也能接收更多信号。过表达的原因可能是转录调控异常(如EGFR、HER2信号通路激活,促进MET mRNA的合成),也可能是翻译后修饰异常(如泛素化减少,导致MET蛋白无法被降解)。在乳腺癌中,约30%的HER2阳性患者会出现MET过表达,因为HER2信号会激活转录因子,让MET基因“过度活跃”。这些患者的肿瘤生长更快,更容易转移,对化疗的反应也更差。
MET基因扩增:指MET基因的拷贝数增加(正常细胞有2个拷贝,癌细胞可能有10个甚至更多)。这就像“信号源”被放大,直接导致MET蛋白大量表达。扩增分为两种类型:局灶性扩增(MET基因本身的拷贝数增加)和染色体多体(整个7号染色体的拷贝数增加,MET基因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拷贝数相对增加)。临床研究发现,局灶性扩增的患者对MET靶向药物更敏感,而染色体多体的患者效果不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约1-5%的患者存在MET基因扩增,这些患者的肿瘤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这是一种“致命的基因错误”。外显子14编码的是MET蛋白的“降解信号区”(包含Y1003位点),负责将激活后的MET蛋白标记为“待降解”。当外显子14发生突变(如点突变、插入/缺失)时,这个区域会被跳过,不参与mRNA的拼接。生成的MET蛋白缺少了“降解标签”,无法被细胞内的蛋白酶体分解,始终保持激活状态,持续发送“生长”指令。这种突变在NSCLC中的发生率约为3-4%,尤其常见于老年患者(中位年龄72岁)和肺肉瘤样癌(PSC)患者(发生率高达31%)。这些患者的肿瘤生长迅速,容易发生脑转移,对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反应极差。
MET异常不仅是癌症发生的“驱动因素”,还会影响治疗效果。以NSCLC为例,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10-12个月,远低于其他驱动基因(如EGFR突变)的患者;而MET基因扩增的患者,不仅对化疗不敏感,还会成为EGFR-TKI(如奥希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约5-20%的EGFR突变患者在使用EGFR-TKI治疗后,会出现MET扩增,导致肿瘤再次生长,在其他癌症中,MET异常也很常见。
针对MET异常的靶向治疗,是精准医学的重要成果。目前主要有两类策略: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ET-TKI)与联合治疗方案。
MET-TKI:这类药物通过抑制MET激酶的活性,阻断下游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根据作用机制,分为I型与II型:
I型抑制剂(如卡马替尼、特泊替尼):主要与MET激酶的“活性构象”结合,抑制其激酶活性。适用于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患者。II型抑制剂(如赛沃替尼、谷美替尼):与MET激酶的“非活性构象”结合,不仅能抑制MET激酶活性,还能抑制其他相关激酶(如VEGFR、PDGFR)。适用于MET基因扩增与MET蛋白过表达的患者。
联合治疗:对于EGFR-TKI耐药的患者(因MET扩增导致耐药),联合使用EGFR-TKI与MET-TKI(如奥希替尼+谷美替尼)可以同时抑制EGFR与MET的信号通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MET蛋白是细胞信号的“总开关”,它的异常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MET异常的检测与靶向治疗,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从“信号失控”到“精准抑制”,从“耐药困境”到“克服耐药”,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针对MET异常的新型药物出现,让癌症成为“可控制的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