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骄阳与骤雨在上海轮番上阵,却难掩观众如潮热情——全球顶尖人工智能学术、产业盛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正式拉开帷幕。
走进今年的WAIC展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前所未有的科技热浪。展区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以“模型应用+具身智能+智能硬件”为核心特色,集中呈现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创下历届之最。在“底座”技术之外,医疗、教育、工业、金融等行业的应用故事也逐一展开,让AI真正成为可感知、可体验的生产力。
在全行业聚焦、探讨“AI技术、AI应用如何与全产业链融合”的当下,作为科技产业敏锐的洞察者和深度参与者,7月26日,在本次WAIC大会上,36氪再次携手大会组委会打造WAIC2025“氪话未来”直播间,邀请国内外知名AI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聚焦AI场景端与应用端,探讨AI技术、AI应用的成功落地案例。今年直播间内容矩阵在去年基础上实现再升级:在原有圆桌直播对谈之外,新增“直播探展”与“36氪采访间”两大板块,以“视频采访+直播探展”的形式立体式呈现AI企业的技术突破、产业落地的真实路径以及全球AI领军者的前沿思考。
WAIC2025“氪话未来”直播间究竟聊了啥?
当“AI与全产业链融合”成为行业焦点,直播间的5场深度对话,揭开了AI技术落地的现实图景——从出海壁垒到医疗革新,从硬件革命到区域生态,嘉宾们的分享里藏着AI商业化的关键密码。
AI出海“燃料”和“舞台”分别在哪里?
国内AI应用规模化落地后,“出海”成了企业必答题。但全球化竞争中,中国AI应用企业出海“燃料”和“舞台”分别在哪里?GMI Cloud亚太区总裁King Cui直言:“AI出海已从‘要不要做’变成‘如何高质量做’。”他强调,就近部署、弹性扩展的算力是AI应用企业出海的核心竞争力——比如H200等先进GPU卡能将推理成本砍半,而全球算力调度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快速响应海外市场的需求。除了算力,他认为AI应用出海“壁垒”还藏在细节里:“模型基础能力要扎实,产品体验得接地气。”对此,GMI Cloud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一朵云+双引擎”模式,即用全球算力网络覆盖场景,靠Cluster Engine和Inference Engine平衡性能与成本。
AI+医疗Agent如何重构健康管理全链路?
当行业从“大模型竞速”转向“产业价值比拼”,医疗支付场景正成为AI技术深度渗透的关键战场,如何“解决真实痛点”则成为破局的核心密码?在第二场直播访谈中,蚂蚁集团NEXTA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何思翀与镁信健康副总裁瞿育绮的对话揭示了AI Agent在医药支付领域的突破。瞿育绮透露,AI Agent已在医药支付领域实现突破:以镁信健康自研的“理赔大师”智能体为例,通过专业数据训练,聚焦健康险药品理赔中“材料处理低效、病程分析粗放、条款解析滞后”三大痛点,将审核时间从30分钟以上压缩至10分钟内,医疗审核覆盖率达60%。其背后的mind42.ai平台融合临床路径、保险条款等高壁垒领域知识,实现“既懂医药又懂保险”的智能决策。AI技术助力医疗支付实现精细化管理,未来值得期待——蚂蚁集团NEXTA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何思翀总结到:AI最终是让人发挥出人的价值,而不是成为技术的工具。
AI PC是工具升级,还是“人机共生”革命?
随着AI技术的颠覆式革新,PC行业已进入AI时代。在AI PC从“能用”迈向“好用”的今天,个人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将迎来怎样的跃迁?企业又将如何应对这场效率革命?在第三场对谈中,微软大中华区Windows平台合作负责人Mindy Zhang展示了当下的“实用主义”,AMD大中华区AI市场营销负责人昝仲阳也表示,“你的PC可以既是设计师、程序员,又是翻译,‘一人公司’完全可行。”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场效率革命已近在眼前。
东莞滨海湾新区如何打造AI企业的“黄金跳板”?
“10分钟到深圳前海,20分钟到宝安机场,40分钟到香港西九龙”——东莞市滨海湾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焜阳在第四场直播中用交通优势,揭开了这座“AI新区”的吸引力。OPPO智能助理部总经理万玉龙直言选择这里的原因:“业务快、数据近、人才近。”更关键的是产业生态:12亿元电子信息基金、10亿元AI母基金,加上灵犀岛AI小镇的“研发-中试-生产”全链条空间,让优必选、文远知行等企业扎堆入驻。“我们不只是招商,”薛焜阳说,“要让企业‘办公在岛上、制造在周边、市场在全球’。”
AI+生物医学从“辅助诊断”到“范式革命”
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正在引发一场范式转变,如何平衡重要场景的技术难点成为行业的共同话题。德适生物创始人宋宁博士在直播中深刻指出,人工智能不会取代医生的核心价值,但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以让医疗更精准,有效推动临床医疗工作迈入智能化时代。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则强调,AI与医学的结合需跨越数据偏见、伦理审查等关卡,但趋势不可逆:“多模态数据融合的精准诊疗,会慢慢瓦解效率、成本、覆盖面的‘不可能三角’。”宋宁博士的团队已探索出一条路径:“通用医学影像基座模型+专科微调训练”模式,大量降低专科模型研发的训练数据需求。
36氪暴走WAIC触摸“未来”AI黑科技
除了直播间的深度对话,本次36氪“暴走团”还走遍WAIC四大场馆,亲测了十几款前沿产品,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WAIC2025展会上的那些未来“黑科技”。
从AI园区到AI工业,从智能办公到智能机器人,36氪“暴走团”通过实地体验和访谈,让观众了解——AI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概念,而是近在眼前的“未来工具”。
在东莞滨海湾新区展台,经济科技金融局局长祝培坚、产业投资代表朱思齐展示了“制造业+AI”的化学反应“一台电脑90%零部件一小时内可采购,新品从设计到生产最快18天。”这里的智算中心、10亿元AI母基金,正让“研发在岛上、制造在周边”成为现实。
西门子的工业AI解决方案让人看到产业变革的速度:智慧能碳管理平台能动态预测车间能耗和光伏发电量,工业Copilot智能体系统像“现场指挥家”,调度多个Agents自动完成排产、维护等任务。工程师用自然语言指令,就能让AI生成设计方案,XR技术还能实现虚拟协同,设计效率提高了30%以上。
国内独立分布式云计算服务商PPIO此次发布Agentic AI基础设施平台,针对Agent特性的开发需求,PPIO推出了AI智能体平台产品,分为通用版和企业版。通用版以极具性价比的分布式GPU云底座为支撑,发布中国首款兼容E2B接口的Agent沙箱,以及更适用于Agent构建的模型服务,其中Agent沙箱在相同规格资源单价低至E2B官方定价的50%以下,为个人开发者与中小企业提供兼具性能、效率、成本优势的AI智能体平台。
百度系产品则展现了AI的“全民性”:百度网盘推出行业首个“拍存管一体”AI相机,提供存储、搜索、扫描、修图、管理、打印等图像内容的一站式服务;百度文库的GenFlow,实现通用多智能体协作和调度,8月即将上线2.0版本。这两个国民级产品的全面重构,证明AI正悄悄改变普通人的数字生活。
36氪暴走团还探访了千寻智能、智元机器人、自变量机器人、宇树、Soul APP等展台。在千寻智能展台,看双臂机器人如何精准抓取;在智元机器人展台,羡慕机器人代言百事可乐;在自变量机器人展台,看机器人为观众制作个性化非遗香囊;在宇树展台,欣赏智能机器人拳击表演;在Soul APP展台,看AI虚拟社交助手重构互动体验……可以明显地感知到,在AI技术的赋能下,AI应用正加速渗透工业、医疗、金融、娱乐等多元场景,真正成为可感知、可体验的生产力。
直播与探展之外,“氪话未来”直播间还采访了易鑫首席AI科学家、副总裁张磊,商汤创始人、商汤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大模型首席科学家林达华,商汤科技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绝影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王晓刚,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智能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围绕行业生态圈发展变化、个人洞察、未来发展趋势等实在话题,帮助观众高效获取行业精华信息。走访网易有道展位,参观其带来的AI+教育领域新产品——有道AI答疑笔Space One,意味着教育向智能化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