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组制造工艺流程与数据采集点分布
锂电池模组制造是将单体电芯通过串并联组合形成电池模组的过程,其核心工序包括电芯分选、堆叠对齐、激光焊接、绝缘检测等环节。迈斯软件MES系统在PACK工厂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都设有多个关键数据采集点,构成完整的质量监控网络。
1、电芯分选工序数据采集
电芯分选是模组制造的首道质量关卡,采用高精度OCV(开路电压)测试仪和内阻测试仪对每颗电芯进行全参数检测。测试系统需采集电压(精度±0.1mV)、内阻(精度±0.1mΩ)、容量(精度±0.1%)等核心参数,并按0.5%的容差区间进行自动分档。现代产线普遍集成六轴机械臂(定位精度±0.05mm)实现电芯自动上下料,机械臂运动轨迹、抓取力度等数据同步记录至MAISSE©MES系统。分选过程中,每颗电芯的测试数据与物理编号绑定,形成可追溯的数据档案,为后续模组一致性提供保障。电芯表面温度(红外测温精度±0.5℃)、环境温湿度(±1%RH)等辅助参数也纳入采集范围,确保测试条件标准化。
2、堆叠与焊接工序数据采集
3、绝缘检测与模组测试
完成焊接的模组需进行绝缘耐压测试(≥3000V/10s),测试系统采集绝缘电阻(≥500MΩ)、漏电流(≤1μA)等安全参数。充放电测试设备以±0.5%的精度记录模组容量、内阻、温升曲线等性能数据,测试数据与模组序列号强关联。特别地,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一致性(极差≤20mV)作为关键指标实时上传MAISSE©MES,用于判断模组是否达到分级标准。所有测试数据均以10Hz频率存储,形成完整的模组"健康档案"。
二、模组产线数据采集系统架构
锂电池模组产线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分布式采集+集中式管理"的架构设计,分为设备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个层级:
1、设备层传感器网络
模组产线部署多类型工业传感器构成数据采集终端网络,包括:
过程参数传感器:激光功率计(量程0-5kW)、焊接压力传感器(0-500N,±0.1%FS)、红外测温仪(-20-300℃,±0.5℃)等。
环境监测传感器:温湿度变送器(±0.5℃/±2%RH)、颗粒物计数器(0.3-10μm)、振动加速度计(0.1-1000Hz)。
这些传感器通过工业总线(如Profinet、EtherCAT)与PLC连接,采样频率根据参数重要性分级设置,关键工艺参数采集间隔≤100ms,环境参数采集间隔≤1s。
2、数据传输与协议转换
产线采用工业网关实现多协议转换,支持Modbus TCP、CANopen等15种工业协议到OPC
UA的标准转换。针对高频数据(如焊接电流波形),部署专用采集卡(采样率≥1MHz)进行本地预处理后,通过时间戳对齐技术实现多源数据同步。传输层采用双网冗余设计,关键数据通道配备数据缓冲机制(缓存容量≥8小时),确保网络中断时的数据完整性。
3、数据服务与应用
迈斯软件MES系统数据服务层包含实时数据库(写入速度≥10万点/秒)、历史数据库(压缩比≥10:1)和分析模型库。针对模组制造特点,开发了专用分析模块:
电芯匹配优化算法:基于分选数据动态调整模组编组方案,使容量极差降低30%。
焊接质量预测模型:通过200+特征参数预测焊缝缺陷,准确率达85%。
设备健康评估系统:综合振动、电流、温度等多维度数据计算设备健康指数(HI),实现预测性维护。
三、锂电池PACK产线数据采集技术
锂电池PACK产线数据采集面临更复杂的工艺环境和更高的可靠性要求,其技术实现具有显著特点:
1、高精度装配数据采集
PACK组装涉及模组定位(±0.1mm)、螺栓拧紧(扭矩控制±5%)、Busbar焊接(电阻≤0.1mΩ)等高精度工艺。产线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全过程监控:
这些数据以时间戳为基准进行关联分析,当检测到螺栓扭矩偏差超过±3%或焊接电阻异常时,系统自动锁定当前工位并触发报警。
视觉引导系统:500万像素工业相机配合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模组安装位置检测(精度±0.05mm)。
微欧姆计:在线测量连接电阻(分辨率0.01mΩ),确保电气连接可靠性。
2、复合工艺参数监控
PACK密封工序需同步监控注塑温度(220-260℃±1℃)、压力(80-120MPa±0.5%)、时间(±0.1s)等参数,合肥迈斯MES系统建立5维工艺窗口模型,实时计算参数偏离指数(PDI)。当PDI>1.5时自动调整工艺参数,确保密封面达到IP67防护等级。气密性检测采用差压法(灵敏度0.05kPa/min),测试数据与注塑参数联动分析,优化工艺配方。
3、EOL测试数据体系
PACK终检包含30+测试项目,核心数据采集包括:
充放电测试:0.5C恒流充放电,记录容量(±0.5%)、能量效率(±0.2%)。
绝缘耐压:DC 3000V/10s,监测漏电流(±0.1μA)。
CAN通信:总线负载率、错误帧计数等网络参数。
热管理测试:冷却液流量(±1%)、温差(±0.5℃)。
四、PACK产线数据采集系统特色
相比模组产线,PACK产线数据采集系统在以下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1、多层次数据关联
建立"电芯-模组-PACK"三级数据追溯体系,每个PACK关联50+质量数据点,包括: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防篡改,支持正向追溯(10s定位问题电芯)和反向追溯(5s获取完整履历)。
原始数据:电芯分选参数、模组焊接曲线。
过程数据:装配力矩、密封参数。
测试数据:EOL测试报告、老化数据。
2、高频数据特殊处理
针对BMS通信测试(1MHz采样率)、冲击试验(10kHz振动数据)等高频场景,采用边缘计算节点进行本地预处理:
处理后的特征数据上传MES,原始波形数据本地存储(≥30天)备查。
数据降维:FFT变换提取特征频率。
异常检测:基于ISO 10816标准的振动分析。
实时预警:超过阈值立即触发安全停机。
3、跨系统数据集成
PACK产线MES与BMS测试系统、热管理验证台、物流系统深度集成:
这种集成实现了"测试-分析-调整"的闭环控制,使PACK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9.5%。
BMS数据交互:通过CAN总线(1Mbps)读取SOC校准值、故障码。
环境模拟系统:接收温度(-40-85℃±0.5℃)、湿度(20-95%RH±2%)设定值。
AGV调度:下发PACK序列号与目标工位,接收实时位置(±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