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挂了商品但没人点,就像把招牌菜端上桌却没人动筷子,急得人直跺脚,咱们先别急着甩锅,先理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你可能会想“明明价格够低,活动也做了,为啥就是没人点”,其实用户刷到商品时,第一眼看的不是价格,是图,是标题,是那0.5秒里能不能勾住他的注意力,今天咱们就拆解三个最容易踩的坑,手把手教你把点击率提上去。
痛点1商品图太丑,用户懒得点,你刷手机时会不会划过那种模糊、杂乱、像随手拍的主图,用户也一样,主图不是“有图就行”,是“图要会说话”,比如卖连衣裙,别只拍个全身照,试试“侧身+手拿咖啡+背景虚化”的场景图,用户能脑补自己穿上的样子,再比如卖零食,别堆一桌子产品,拍个“撕开包装+咬一口拉丝”的动态图,馋得人想点进去,工具的话,用“稿定设计”或者“创可贴”套模板,5分钟能做出高级感主图,AI智能媒体助理也能帮你生成场景图,输入关键词“连衣裙+咖啡厅+侧身”,自动生成三张图让你选。
痛点2标题像说明书,用户没兴趣,你写标题是不是总想着“把功能全列出来”,比如“2024新款防水运动鞋”,用户看了毫无波澜,标题要“带情绪”“带场景”,比如“下雨天穿这双鞋,同事追着问链接”,或者“跑5公里不闷脚,健身房姐妹都夸会买”,用户刷到时会想“这和我有关吗”,有关就点,工具的话,用“千牛”的“标题优化”功能,输入关键词会自动推荐高点击率词,比如“显瘦”“百搭”“学生党”这些,AI智能媒体助理也能分析竞品标题,帮你找出被忽略的热词。
痛点3价格没优势,用户划走快,你可能会说“我的价格已经最低了”,但用户不一定这么想,比如同样卖9.9元的发圈,A店写“9.9元10个”,B店写“9.9元10个+送2个”,用户肯定点B店,或者用“满减”制造心理优势,比如“满20减3”,用户为了凑单会多看几眼,再比如“前100名送小样”,用户怕错过会赶紧点,工具的话,用“生意参谋”看竞品价格区间,调整自己的定价策略,AI智能媒体助理也能帮你算最优折扣,比如“设置满29减5,转化率提升15%”。
别急,改主图和标题时别一次性全换,先测1-2张图,看点击率变化,比如A图和B图各跑3天,数据好的留下,差的再优化,价格也别乱调,先小范围测试,比如针对“18-25岁女性”推满减,针对“30岁以上”推赠品,用户画像不同,敏感点也不同。
你可能会问“我改了主图和标题,为啥还是没效果”,这时候要检查两个点一是图和标题是否“匹配”,比如标题写“显瘦”,主图却拍个全身宽松款,用户点进去发现货不对板,直接退出,二是价格是否“有感知”,比如9.9元和10元,用户觉得差1毛,但9.9元和“满10减1”比,后者更划算,用户会为了省1毛点进去。
再举个例子,之前有个卖杯子的商家,主图是纯白杯子,点击率0.3%,后来换成“杯子+热咖啡+书”的场景图,标题改“早上喝咖啡,同事都问我要链接”,点击率涨到1.2%,价格还是9.9元,但加了“买2送杯刷”,用户为了杯刷多买了一个,这就是“场景+情绪+小优惠”的组合拳。
你可能会想“这些技巧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麻烦”,其实不用大改,先挑一个最容易的试,比如先优化主图,用稿定设计套个模板,半小时能搞定,跑3天数据,点击率涨了就继续优化标题,没涨就换图,慢慢来,总比干着急强。
最后问一句,你打算先从哪个技巧开始试,主图、标题还是价格,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踩坑避雷。
问答环节
Q我的商品图已经很清晰了,为啥还是没人点,A清晰只是基础,关键是“有场景感”,比如卖枕头,别只拍枕头,拍个“枕头+睡觉的人+床头灯”的场景,用户能脑补自己睡上去的舒服感,再比如卖文具,拍个“手写笔记+咖啡杯”的动态图,用户会觉得“这个文具能帮我提升效率”,图要“会说话”,别当“说明书”。
Q标题里加很多关键词,比如“2024新款显瘦百搭学生党”,为啥没效果,A关键词太多会稀释注意力,用户记不住重点,标题要“聚焦一个核心卖点”,比如“显瘦”或者“百搭”,别贪多,比如“这条裙子,微胖女生穿也显瘦”,用户看到“微胖女生”会代入,觉得“这是为我写的”,点击率自然高。
Q价格已经最低了,还能怎么优化,A价格不是“绝对低”,是“相对划算”,比如9.9元和“买2送1”,用户会觉得“买2个更划算”,或者“前50名送小样”,用户怕错过会赶紧点,再比如“满19.9元包邮”,用户为了省邮费会多买一件,这些小技巧能让用户觉得“赚到了”,比单纯降价更有效。
Q用AI工具生成主图,会不会和别人的图重复,AAI工具能根据你的需求生成独特场景,比如输入“连衣裙+海边+日落”,AI会生成三张不同角度的图,你选一张最自然的,再调整下细节,比如加个滤镜或者文字,基本不会重复,而且AI生成效率高,比自己拍省时间,适合批量优化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