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钢卷等卷材加工车间,地面上层层堆叠的钢卷、空中来回穿梭的行车、工人满头大汗操作吊装的场景,曾是生产常态。但这些场景背后,藏着空间告急、效率低下、质量难控的隐痛。如今,南京线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创新方案,正以“无货架存储+全自动化流转”的模式,让卷料车间的生产逻辑发生根本性改变。
传统车间的“困局”:空间、效率与质量的三重挑战
卷料车间的痛点,早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地面单层堆放钢卷,每平米空间只能承载1-2卷物料,仓库利用率不足50%;从横剪线到纵剪线的转运,依赖人工操作行车反复吊装,不仅耗时(单次转运需20-30分钟),还存在钢卷晃动、掉落的安全风险;更麻烦的是,圆形钢卷易滚动、尺寸多变(外径从500mm到1800mm不等),传统货叉难以精准取放,“双胞胎”钢卷更是常因识别不清导致错发错用。
此外,钢卷怕潮怕尘,稍有磕碰就可能生锈或变形,人工搬运中的粗糙操作,每年给企业造成的质量损失高达数万元。
线控机器人的“破局”:用一根钢丝绳重构生产流程
南京线控机器人的出现,让这些难题有了全新解法。这款以钢丝绳驱动的重载机器人,无需货架、堆垛机等固定设备,仅通过一套精密的钢丝绳系统,就能完成卷料的存储、转运、上料全流程,堪称卷料车间的“智能搬运工+立体仓库管理员”。
1. 立体存储:让空间“向上生长”,利用率翻3倍
传统车间的钢卷只能躺在地面,而线控机器人能像“叠积木”一样,将钢卷在立体空间内分层堆叠。它的作业范围覆盖1000平米以上,配合毫米级的定位精度,可根据钢卷尺寸自动调整堆叠间距,实现立体存储。
2. 全自动化转运:从“人工盯守”到“机器人自主跑腿”
入库:钢卷送达车间后,线控机器人的特制取料装置自动插入钢卷中心孔,平稳抓取后,按最优路径将其“安放”到立体存储区,全程无需人工辅助。
工序衔接:当横剪线完成加工,线控机器人会精准“接棒”,将分切后的2-3卷钢卷转运至纵剪线,并自动完成上料,整个过程耗时较短,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以上。
出库:根据生产计划,线控机器人能自主定位目标钢卷,直接从立体堆中取出并送至指定区域,避免了传统行车“找料-吊取-转运”的繁琐流程。
3. 智能管控:给每一卷钢卷“上户口”,质量全程可控
线控机器人身上的“智慧大脑”同样亮眼:
自动记录每卷钢卷的“身份信息”,并关联存储位置,彻底解决“双胞胎”钢卷识别难的问题。
配合WMS系统,机器人会实时更新库存数据,盘点准确率达100%,管理者可通过屏幕随时查看每卷钢卷的状态与位置。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的平稳操作(钢丝绳驱动避免剧烈晃动)和对存储环境的智能适配(优先选择干燥区域),能最大限度减少钢卷生锈、磕碰的风险,让产品质量从存储到转运全程“保鲜”。
为什么是线控机器人?比自动化立库更灵活、更经济
相较于传统自动化立库,线控机器人的优势一目了然:
省掉“中间商”:无需搭建货架、轨道等固定设施,前期投入成本降低30%-40%,尤其适合老车间改造。
适应力更强:无论是直径1米的小卷,还是3吨重的大卷,机器人都能灵活抓取;车间布局调整时,无需改动硬件,只需更新程序即可。
拓展性无上限:除了搬运、存储,还能拓展至检测、打磨等工序,真正实现“一机多用”。
从解决空间浪费到提升流转效率,从保障产品质量到降低人工依赖,线控机器人正以“无货架、全自主、高智能”的特点,成为卷料车间自动化升级的最优解。2025上海工博会(8.1H - E272展位)上,南京线控机器人将带来更多重载场景的创新应用,不妨亲眼见证这根“钢丝绳”如何撬动工业生产的未来。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版权均属于南京线控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如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未经允许,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盗用。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账号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私信我们,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