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G(Cured-In-Place Gasket,原位固化密封)和 FIPG(Formed-In-Place Gasket,原位成型密封)是工业密封领域两种核心工艺,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工艺逻辑、密封原理和应用场景上,具体区别如下:
一、工艺操作的本质差异
CIPG密封 采用干式装配法:先通过自动化点胶设备将液态密封剂(如硅胶)精准涂布在基材表面,随后通过加热、紫外线照射(UV-CIPG)或室温固化等方式使胶层完全固化,形成弹性胶条后再进行部件组装。例如在汽车连接器生产中,胶条固化后需通过螺栓施压实现密封,类似 "先盖章再拼接" 的逻辑。
FIPG 则是湿式装配法:点胶后直接将未固化的密封剂与另一部件贴合,依靠胶体的流动性填充间隙,在组装状态下完成固化(如湿气固化或加热固化),最终形成 "粘接 + 密封" 的一体化结构。典型应用如发动机缸体密封,注胶后立即合盖固定,胶体在缝隙中自行成型。
二、材料与性能的关键区别
固化特性:CIPG 可采用 UV 固化技术,几秒内即可完成固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而 FIPG 多依赖湿气或热固化,完全固化可能需要数小时至数天。
密封原理:CIPG 依靠螺栓等外力挤压已固化的弹性胶条实现密封,属于静态密封;FIPG 则通过胶体固化后的粘接力与部件结合,适合动态密封场景。
可维修性:CIPG 固化后的胶条可重复挤压,拆卸后仍能保持密封性能,便于后期维修;FIPG 固化后与部件完全粘接,拆卸会破坏密封结构,更适合一次性永久密封。
三、应用场景的差异化选择
CIPG 适合需频繁维护的场景:如汽车控制器、电器外壳等,其软质弹性体能适应轻微结构变形,且对装配精度要求较低。此外,UV-CIPG 因固化速度快,特别适合电子元件等对生产节拍敏感的领域。
FIPG 更适用于高压、高可靠性场景:如变速箱、电机端盖等,其固化后具备优异的耐压性和耐化学性,能在 - 40℃至 120℃的冷热循环中保持稳定密封。但由于材料和工艺成本较高,更适合大批量生产。
总结
两种工艺的核心差异在于 "固化与装配的时序":CIPG 是 "先固化后装配",以灵活性和可维修性为优势;FIPG 是 "先装配后固化",以密封强度和结构完整性见长。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压力环境、生产效率和维修需求综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