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张汇文
受访者张汇文:拥有华为公司研发部、工程部、市场部十年工作经验,现任工信部睿抗(RoBoCom)机器人大赛国际公开赛组委会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项目主任;绿耳机器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机器人赛事成果转化平台负责人。2025年夏,第二届重庆低空飞行竞赛季正式启幕。九大系列赛事、构建“海陆空”全场景竞技舞台,现场参与人次将突破15万、带动关联消费超20亿元……得知这一消息后,拥有多年赛事从业经验的张汇文既欣慰又振奋。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样的“航空盛宴”背后,是一场关乎国家战略的人才争夺战。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成立。随后《民用航空法》修订并以立法形式保障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空经济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睿抗团队也开始与低空“同行”——以十年磨一剑打造的赛事体系为基石,将“无人机与大模型融合挑战赛”顺利植入到教育部学科竞赛白名单中。
眼下,低空赛事的生态呈现出分层发展的势头:青少年组培养兴趣,高职组锤炼技术,产业赛促进转化。张汇文深知,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赛事已经成为串联技术、人才与场景的关键枢纽;而睿抗十年来积累的1000多所高校资源、30余家AI/机器人头部企业的合作网络,正在打通从赛场到战场的转化通道。
新战略催生新赛道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不同于传统卫星导航无人机,新型无人机能够在环境未知、GPS信号缺失等情况下中自主飞行,大大扩宽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并成为国家实施国防战略的利剑。
“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创建时,人工智能还是新兴领域,商业航天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当看到低空经济被提升到和数字经济同等级的国家战略层面时,他意识到:这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机遇。作为深耕赛事多年的老兵,他比常人更早看到了战略转向背后的深意,“低空经济需要人才抓手,专业学科竞赛就是选拔创新者的核心平台。而这一领域,目前还存在不少空白。”
今年,睿抗RAI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新增的“无人机与大模型融合挑战赛”以绿色通道快速获批,创下新赛项审批速度纪录。“这一赛项以探索低空自主无人机技术与大模型的融合应用为主要方向,综合考察 DeepSeek等大模型的使用、自然语言分割、基于大模型的无人机自主决策、飞行控制、避障导航、机器视觉、空中操作等多方面知识。”张汇文介绍称,这属于跨模态多学科融合的技术攻坚,可以帮助参赛者学习并掌握无人SLAM、自主导航、 ROS(机器人操作系统)、嵌入式开发(STM32)、机器视觉(OpenCV/PCL)及AI算法(深度学习虽化学习)、大模型(DeepSeek)等技能。
眼下,报名“无人机与大模型融合挑战赛”的大约有1000多人,基本都来自刚设立低空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于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华中赛区目前正在比赛的过程中。”张汇文始终密切关注着相关进展,“从省赛到国赛,睿抗提供的实战舞台将一直持续到九月份。”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迄今为止,工信部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累计有超百万大学生与青少年参加。它不仅是政府的一项软性系统工程,更是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机器人赛事,今年总报名数已经突破了6万人。
以赛促教、以赛促产、以赛兴业,是睿抗的办赛宗旨。因此,赛事机制的设计处处体现着产教融合基因。比如,参赛团队可使用企业提供的开源无人机本体,重点考核大模型二次开发能力。“学生不需要造无人机,而是用算法赋予机器‘思想’。”张汇文指出,无人机与大模型融合应用将推动多个领域的智能化升级,包括应急救援、巡检侦测、智慧物流、智能农业等。“我们的评分标准包含20余项指标:自主飞行级别、材料创新性、动力学设计等。”他很清楚:大赛要选拔的是算法开发者,而不是飞手。
如何实现从实验室向产业转化?多年来,睿抗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一是白名单赛事的权威性构建了转化基础:获奖学生可获得考研加分、工信部认证证书,这些“硬通货”吸引着高职院校。二是赛事现场成为产业对接的隐形桥梁:当武汉大学承办华中区比赛时,当地政府同步协调测试空域,展示产业配套能力,并且能够优先接触创新团队与前沿技术。最终,产业转化链条在总决赛闭环:当晋级队伍带着作品来到国赛,将有可能获得产业园的孵化邀约、创投资本的筛选、头部企业的技术收购等机会。“2018年成功获批并运营的萧山机器人小镇,2024年余杭区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联合创建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背后均有来自于睿抗赛事的助推赋能。”
未来战场的无限可能面对其他地区在开设低空相关院系上较为薄弱的现状,张汇文认为,区域失衡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才的培养。“我们计划未来在华北、西北增设赛点,并找到有远见的政府和有实力的高校牵头。”
“就像机器人+新能源运维赛道加入光伏清洁机器人,低空也需要场景化深耕。”在他看来,目前文旅表演、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等垂直赛道已经比较成熟,未来赛事内容的革新也会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渐丰富,他更期待的是通过低空赛事的举办,顺利地切入低空经济的风口,之后与政府的联动日益紧密,做成更多有挑战性、也更具前景的项目。
届时,睿抗多年赛事积累的数据将成为产业罗盘。他也正在计划让团队分析历年获奖项目的转化轨迹:“哪些技术被资本选中?哪些团队成为细分领域龙头?这些大数据能指引政策与投资方向。”张汇文认为,只要真正从科学原理上深入了解产业、了解科技体系,对低空赛事重视和感兴趣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无论人数规模、内容内涵、产业化落地,还是工信部、人社部、教育部配套政策……相信到了第二届、第三届赛事时,一定与现在不是一个量级,会有无限可能的空间。”
站在低空经济元年的起点,张汇文对前景充满信心:“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懂低空价值,这个领域才能真正成熟。而现在需要的是耐心——就像我们用十年时间打磨睿抗那样,低空行业也需十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