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2025年被称为大模型落地元年。不过,企业要实现AI有效落地,必须突破三重壁垒:异构算力供给的动态平衡难题、模型迭代的可控性挑战和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断层。面对这些挑战,新华三给出了系列技术答案:以开放姿态、工程能力与长期主义,破解当下AI基础设施“效率、供给、普惠”三大痛点。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云与计算存储产品线总裁徐润安直言这是WAIC史上最火的一届,“机器人满地走”折射产业加速度。在他看来,论坛内容“很干”,场景落地密集,标志着AI从“看热闹”进入“看门道”。
与过去 IT 产业发展路径不同,当前 AI 领域的创新呈现全链条爆发态势。“过去从 IT 角度来说,跟着传统CPU和GPU大厂路线走就可以了。但现在,每个环节、每个层次都在进行创新,GPU 厂商、整机厂商、操作系统厂商等都在各自领域深耕,这种突破原有边界的创新活力,是前所未有的。” 徐润安强调。
多元算力与云边端协同成基础设施发展核心趋势
在 AI 走向“技术摸高”和工程创新并重的阶段,AI 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成为焦点。徐润安指出,多元算力泛在协同与云边端一体化是两大核心趋势。“算力结构在向集中式训练、边缘推理的架构进化,智算中心也从简单粗放的堆算力,转向追求效率,因为只有效率提升,才能实现商业闭环。”
为适应多元算力需求,新华三推出了丰富的产品形态,从服务器到整机柜超节点,涵盖多种 GPU 算力产品。“理论上服务器应追求规模化、标准化,但现在不同 GPU 在性能、功耗等方面特点各异,为适配更多 GPU 并提升算力效率,必须推出更多形态的产品。” 徐润安解释道。
网络层面,高带宽、低延时、高可靠的传输成为关键,以太网技术在此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包括传统GPU大厂,也在发展以太网技术,我们发现以太网的传输性能非常高,通过架构的创新还能够显著提升千卡、万卡规模集群的计算效率。” 徐润安补充。存储方面,高性能与绿色化并重,多协议融合、秒级加载能力、高 IOPS 要求成为核心指标,新华三 Polaris 存储产品正是为此而生,通过高 I/O 支持和多协议融合,为算力释放提供关键支撑。
开放生态构建:从硬件适配到协同创新
新华三在生态建设上秉持开放态度,已适配超过 80 张 GPU 卡,覆盖国内主流 GPU 厂商。“我们不仅是将他们的卡放进服务器,更在芯片未出时就联合设计规格,共同开发关键组件。” 徐润安表示,这种深度合作源于国产 GPU 厂商的创新活力,“他们的创新倒逼我们优化服务器体系架构”。
在体系架构层面,新华三超节点分为 S 系列和 F 系列,S系列强调高密单机与交换互联结合,F系列强调灵活拓扑,支持 16、32、64 等细颗粒度扩展。“这些架构设计不是简单整合 GPU 卡,而是从一开始就与 GPU 厂商对齐思路,共同定义技术路径。” 徐润安透露,随着下一代 GPU 推出,整机形态将迎来更多变化。
软件平台与业务模式创新同样重要。新华三通过产业模式创新的图灵小镇平台,汇聚 GPU 厂商算力与行业应用场景,让 ISV 在平台上测试不同算力的适配性与性价比。同时,提供培训与咨询服务,提升客户 IT 团队的 AI 应用能力,“现在客户从‘买算力’转向‘用算力’,需要知道 AI 如何提升生产效率、改变业务,这正是我们赋能的重点。”徐润安强调。
超节点 AI 集群:提升效率与适配多元场景
新华三超节点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卡间通信效率,进而优化训练与推理性能。“通过工程化优化,即便不做调优,推理效率也能提升 15%-20%。” 徐润安介绍,全液冷设计不仅支持 GPU 超频,还能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提升整体性价比。
超节点在大规模训练场景中优势显著,尤其适用于 AI for science、自动驾驶、手机端大模型训练等需求明确的领域。“通信效率提升直接带来训练效率跃升,像手机端的 AI 应用,都需要这样的高性能集群支撑。”
对于开放与标准化,新华三集团云与计算存储产品线 智慧计算产品市场部总监汤涛强调:“封闭生态不利于产业发展,我们的超节点坚持算力多元化与接口标准化,支持国内主流 GPU 厂商,并基于 PCIe 做协议创新,解决多端互联难题。”未来还将推出应用商城,实现模型快速推送与安装,构建从硬件到软件的生态共荣。
平衡短期需求与长期布局,推动 AI 普惠
面对 DeepSeek 一体机引发的短期需求与企业长期算力规划的平衡问题,徐润安分析:“互联网大客户需求明确,运营商、电网等有长期策略,而中小企业更多是通过一体机降低门槛,解决‘想做但不会做’的困境。” 他认为,这种需求并非纯粹短期,“只是之前大家不知道如何落地,一体机让门槛骤降,原有需求得以释放”。
为推动 AI 普惠,新华三推出的一体机产品实现开箱即用,大幅缩短部署时间。“有些客户自己搭建开源模型,一个月都没成功,一体机帮他们快速启动应用。” 汤涛介绍,针对 30 万预算以下的企业、教育机构等,一体机提供高性价比选择,“比如支持 200B 推理的小盒子,价格约 3 万元,两台互联可支持 400B 模型,让更多中小客户用得起 AI”。
未来展望:存算网协同与场景爆发
徐润安指出:“GPU 已颠覆传统算力,接下来 AI 如何用网络、用存储,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新华三作为网络、计算、存储全栈厂商,正加强这三方面的协同规划,推出 DDC 数据中心网络产品对标 IB 效率;并成为英伟达在中国唯一认证的 AIDP 合作伙伴,通过存储性能提升实现与DPU、交换机的高效互联。
对于未来场景,徐润安看好物理世界数字化与具身智能,“这不仅涉及大语言模型,还需要更多性能相关的集群支撑”。教育、科研、金融、电力等行业将成为算力需求大户,“一旦某个场景爆发,算力消耗将大幅增长,这正是产业机遇所在”。
当AI进入“大模型技术摸高与工程创新并重”阶段,新华三选择把难题留给自己,把选择权交给客户:用开放架构兼容多元算力,用工程化能力缩短交付周期,用标准化接口降低切换成本。正如徐润安所言,“为了极致的AI体验,一切尝试和创新都值得”,在这场没有标准答案的AI长跑中,新华三正试图成为那条最稳的“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