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部的装备技术遇上西部的产业需求,当高校的实验室成果遇上企业的生产线缺口,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火花便激荡而出。以成果加速转化为核心的东西部科技合作正在宁夏翻开新的篇章。
发布10493项科技成果、1011项创新需求、1044项人才需求,促成多个项目转化……7月30日举行的2025年宁夏东西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人才对接活动,不仅是创新资源的“大集结”,更以全链条服务打通成果转化堵点,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实打实的创新动能。
创新资源“大集合”
活动现场的大屏幕上滚动展示的上万项科技成果和创新需求清单,彰显着东西部合作的巨大潜力。“他们有需求,找不到合适的技术;我们有技术,但不知道谁需要。”很多东部发达地区的科研人员如是说。曾经,这是东西部科技合作的最大痛点;而今,科技成果供需双方通过绿色通道实现了精准配对。
近年来,宁夏雨水丰沛,但当地广大农业从业者由此多了一桩烦心事——葡萄很容易染病,尤其是灰霉病。这种病一旦高发,不仅会导致葡萄减产,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绝收。每年,宁夏相关部门都积极运用各种手段防治,但效果不如人意。
所幸的是,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借助东西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人才对接活动这一平台,成功对接到浙江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光谱检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飞。活动当天,双方就进行了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签约。
“我们计划主要围绕葡萄酒产业栽培和智慧植保过程中的病虫害打造监测预警系统,重点围绕酿酒葡萄灰霉病开展研发。”刘飞展望道,“我们想把致病机理分析和人工智能及数字化手段相结合,形成智慧化监测预警技术,在宁夏酒庄示范应用。”
这项合作只是此次对接活动的成果之一。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10家创新联合体、11家新获批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得授牌,区内10家高校、单位与区外签订重大科技合作协议,5家科技企业获金融机构融资授信。
从实验室数据变成车间产品,需要实实在在的转化载体。开幕式上,宁夏上海科创中心被重点推介。作为宁夏首个飞地科创中心,它为宁夏搭建起对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科技资源的“桥头堡”,为企业科研攻关、成果转化、融资销售等提供了优质平台。
垂直对接“深联动”
海量成果与优质平台亮相,为后续精准对接奠定了基础。6场分领域活动随后展开,让供需两端“面对面”深度联动。与会各方务实对接,既“晒”真需求,又“亮”硬成果,协同创新共识持续升温。
“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把东部的智力和西部的产业绑在一起搞转化。”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凌镇说。在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领域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暨合作高校毕业生推介活动上,宁夏悦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等9对校企合作伙伴成功结对。
签约合作项目涵盖高性能吸波合金粉体与复合材料制造、蓝宝石晶体缺陷智能检测装备与晶体质量优化关键技术研究等重点领域。“这标志着宁夏现代煤化工与新材料产业迈入技术转化与生态共建的产教融合跃升期。”凌镇说。
“目前,大量外加碳源和除磷药剂用于强化脱氮除磷,而外加药剂通常采用定量投加方法,不但容易导致投加过量,还增加了运行成本。”宁夏水投云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主管李向秀带来了技术需求——污水药剂投加(碳源+除磷)算法建模。
在人工智能和清洁能源领域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活动上,一工机器人银川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发布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需求。“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11项重大重点科技合作项目成功签约,资金总额达6980万元。
从宁夏走出去的博士谢少斐参加了生命健康领域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活动,这次他的身份是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离开家乡25年,这是他第一次用专业眼光打量宁夏生命健康领域的资源,并发现了其中的“不一样”。
“创新药研发单靠一家企业和一家实验室是做不出来的,必须将医院、高校及产业三方联合起来。我们发现这里有不少特色资源,可为研发提供临床支持。”谢少斐说,“我们也发布了合作需求,希望能为协同创新、人才交流带来更多可能。”
人才架起“连心桥”
合作项目落地,始终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核心支撑。
据统计,近年来,宁夏积极扩大“朋友圈”、搭建“连心桥”,引进超过1万名区外科技人员参与宁夏科技创新活动,累计实施2000余项科技合作项目,在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特色农牧业等领域成果丰硕。
此次,宁夏专程为首批引进的区外10名科创专员颁发聘书,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饶志明便是其中之一。他深有感触地说:“东西部合作不是简单的技术搬运,而是一起把创新种子种在西部的产业土壤里,浇水施肥,直到长出果实。这样才能让更多创新成果跨越山海,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成果转化与科技金融处处长成蕾说,无论是企业急需的技术带头人,还是高校输出的科研团队,都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强力内核。人才和企业的双向奔赴,让各方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链条上实现了共赢。
在东西部科技合作的“共赢链”上,宁夏企业对接到了更大市场。活动当天,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宇发高温材料分公司(以下简称“宇发高温材料分公司”)与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航天”)签署合作协议,联合申报自治区一项重大研发项目。宇发高温材料分公司为蓝箭航天一种运载火箭研发大尺寸铌钨合金材料及抗氧化涂层,蓝箭航天则基于宇发高温材料分公司材料的特性设计火箭发动机。
“现阶段我们主要做材料研发,等合作项目结束后,我们将成为蓝箭航天铌钨合金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东西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人才对接活动帮我们拓展了客户,扩大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宇发高温材料分公司总经理赵刚说。
未来,随着东西部资源的持续流动、科技创新链条的紧密咬合,这场跨越山海的“创新之约”,将在贺兰山下结出更多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