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的加持下,2025年被称为机器人元年,如今整个机器人产业正经历爆发式增长,不同应用场景催生了差异化的技术路线和软硬件需求,因而在运动控制的实时性要求和实现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阿普奇基于对机器人行业的深刻理解,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实时控制调优方案。
01机器人技术路线分化与处理平台选择
双足人形机器人类人形态的设计,体现了在复杂地形的高适应性和全身协调强操作能力的优势,通常需要高达38~70轴的运动控制,因而实时性要求极高,控制节拍需要高达1000Hz,阿普奇以高性能的X86处理器加软件调优实现其实时控制。
而轮式/底座机器人等更加轻量化的机器人采用的是轮式底盘设计,在成本控制、运动效率和续航能力上具备更大优势,其自由度通常在30轴左右,对处理器的实时计算需求相对较低,但对功耗敏感度更高,基于此,阿普奇采用N97或J6412等低功耗、低成本的平台来搭建整体方案, 在降低功耗和成本的同时,充分利用X86平台上丰富的运控开发生态资源,实现这类机器人对控制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集成度和体积重量的严苛要求。
02阿普奇为客户提供EtherCAT实时控制调优案例
应用背景
轮式/底座机器人通常用于复杂轨迹控制、多轴联动、视觉识别与运动融合等场景,其控制系统需具备如下核心能力:
EtherCAT高速总线通信支持,确保伺服驱动器的高速同步;
硬实时操作系统环境,保障毫秒级以下的控制响应;
小型化工业结构设计,适应狭小布线或机柜空间;
可扩展多串口、多LAN口接口,满足多种工业外设集成需求。
案例客户是做多轴机器人,场景要求其要满足Ethercat和实时性支持,但客户在实际测试中,N97平台搭配伺服驱动器及配套设备,测试EtherCat通讯周期无法达到50μs以内,这成为制约项目量产推进的关键瓶颈。
为解决上述问题,阿普奇为客户提供N97平台(AK5)、J6412平台(AK1)两套适配的硬件方案作为核心控制单元,以此进行了系统级实时性优化,构建了完整的测试评估体系:
硬件方案优势
强实时性能:基于Xenomai系统的优化支持,具备μs级稳定周期控制能力;
高集成性设计:支持多LAN、多USB、M.2等扩展能力,兼容多种伺服与IO设备;
工业环境适应性强:12V-28V宽压输入,-20℃至60℃宽温工作;
性价比优越:相比传统i3/i5平台,在保障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整机成本。
实时调优方案
阿普奇基于上述N97、J6412平台进行了系统级实时性优化,并构建了完整的测试评估体系。以N97平台为例,方案路径为:
1、系统平台从Windows切换至Linux Xenomai环境:
- 操作系统选用 Ubuntu 20.04 + Linux Kernel 5.15;
- 实时补丁选用 Xenomai 3.2,对应支持 LinuxCNC;
- 针对原始客户只支持 4.19 + Xenomai3.1 的需求,做内核兼容性替代与适配测试。
- 实时调优
- a)BIOS调优
- b)实时内核配置调优(ECI)
- c)Cmdline参数调优(ECI)
- d)系统深度定制优化策略调整
- e)Latency/Jitter
2、搭建标准实时性测试流程:
- 工具:Latency、Clocktest、LinuxCNC 自带测试模块;
- 指标:Latency 最大延迟控制在 40μs 内,Clocktest 漂移接近 0;(下图中第3列数据接近0)
- 执行:多轮测试、多批次对比 J6412 替代平台。
初期测试中,Linux Xenomai环境下的适配优化,显著提升了系统在控制周期、抖动幅度方面的表现。如下图测试结果,在latency与clocktest的测试中,latency 延迟全程在40μ秒以内,同时clocktest漂移接近0,满足客户使用场景的需求。
实际应用效益
多轴机械臂控制场景
痛点:
8轴联动焊接需μs级同步精度,传统方案时钟漂移导致轨迹偏差;
调优实施:
J6412平台部署Ubuntu 20.04 + Xenomai 3.2,4路千兆LAN直连EtherCAT伺服;
内核级优化:isolcpus隔离核心处理实时任务,EtherCAT周期大幅压缩;
实测效果:
同步精度:Clocktest漂移≤0.05μs(趋近0),机械臂最大轨迹偏差<0.1mm;
强实时保障:72小时连续运行,Latency峰值≤38μs(满足<40μs要求);
成本优化:较i5方案整机成本降低35%,功耗减少60%;
四足机器狗运动控制场景
痛点:
12关节动态平衡需μs级响应,传统系统延迟>100μs导致步态失稳
调优实施:
N97平台部署Xenomai 3.2,实时内核配置PREEMPT_RT+ECI补丁;
Cmdline参数隔离2个CPU核心专用于关节伺服计算;
实测效果:
低延迟:运动控制周期500μs内,Latency峰值≤35μs(达标<40μs)
抗干扰:-20℃低温环境跌落恢复测试,实时任务抖动<±8μs
扩展性:通过M.2接口扩展IMU传感器,整机功耗较i3方案降60%)
对于注重实时性且具备一定技术支持能力的客户,阿普奇建议采用 Linux + Xenomai 实时环境部署;对系统封装性有要求的终端客户,阿普奇亦可提供预装并调优好的系统镜像和调试文档支持,降低部署门槛。
随着机器人加速替代人工操作,控制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与经济性将成为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阿普奇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正在为这一趋势下提供理想解决方案。未来,阿普奇将继续深耕机器人边缘计算与运动控制领域,为更多工业客户提供稳定、高效、易集成的嵌入式平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