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聚机器人与人握手(资料图) |
优必选机器人在比亚迪汽车生产线上工作(资料图) |
羊城晚报记者 许张超
刚刚过去的7月,人形机器人赛道显得格外热闹。前有智元机器人大手笔入主上纬新材,“借壳上市”疑云炒出10个“20cm”涨停,刷新A股纪录;后有宇树科技今年内四传IPO,直到中国证监会披露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IPO的“靴子”终于落地。不久之后开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超150款人形机器人同台“出道”,更是成为国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形机器人集体亮相。
持续热度之下,资本市场究竟多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记者梳理IT桔子数据发现,截至8月7日,该领域今年已发生107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金额约278.79亿元(未披露融资额不纳入统计),去年全年共发生72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合计约130.23亿元,今年以来的投资数量、投资金额已远超去年全年数据。
融资热 资本押注“吸金”超200亿元
人形机器人的“资本热”是何时爆发的?
三年前,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特斯拉首款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先后发布,延伸了人们对机器人的想象,机器人板块也曾一度掀起涨停潮。但那一年,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事件仅有15起,融资金额累计也才17亿元。直到隔年年底“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登陆港交所主板,人形机器人不再只是“概念热”。
当时,优必选机器人进厂“打工”,给资本市场带来一波波热度。2023年,人形机器人赛道国内融资事件数量飙升至42起,融资金额合计约130.23亿元。到了2024年,人形机器人赛道首次出现百“人”大战,迎来了新品发布的“井喷期”,国内融资事件数量大幅提升至72起,融资金额较上年更是翻倍。
进入2025年,越来越多的资本正在加速涌入。今年前七个月,当月融资事件数量呈现持续攀升态势,分别为8起、12起、13起、14起、15起、18起、21起,其中,7月相当于每三天就有两起融资发生。即使是刚刚开始的8月,又有傅利叶、智元机器人、帕西尼、松延动力、桥介数物、灵心巧手六家企业,迎来新的融资加持。
记者注意到,从获融资金额的体量来看,亿元级融资也成为该领域常态,大额融资事件更是频繁出现。以今年7月为例,当月发生的21起融资事件中,7起融资事件的融资金额均达到亿元级别,其中,众擎机器人获投10亿元、千寻智能获投6亿元、星海图获投1亿美元、星动纪元获投5亿元、云深处科技获投5亿元。
得益于市场热钱的加持,获融资企业的估值也在不断刷新纪录。7月,2起获融资的企业估值超过百亿元级别,分别为估值160亿元的智元机器人、估值130亿元的宇树科技,9起获融资的企业估值在10亿元到百亿元之间,剩下的获融资企业中仅有吉林仿生机器人、桥介数物的估值未达到亿元级。
进入8月,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融资更显密集,仅在当月第一天就发生两起融资事件。其中,才在7月获战略投资的智元机器人又获融资,融资金额未披露,企业估值提升至180亿元;傅利叶E+轮获3亿元融资,企业最新估值达到85亿元。当月剩下的四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也均达到亿元级。
被投资的初创企业们,也开始投资其他企业。譬如,银河通用出资与博世中国旗下博原资本联合成立博银合创,研发灵巧型机器人,推进具身人工智能在工业端的规模化落地;智元机器人出资与蓝思科技、东阳光、富临精工、大丰实业等企业联合成立多家子公司,并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投资灵初智能、希尔机器人、灵猴机器人等企业。
订单热 商业落地撕“表演”标签
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火热,是泡沫还是新风口?
外界不看好的声音也不绝于耳。今年4月,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开跑,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在跑步过程中摔跤,引发网友对宇树机器人稳定性的质疑,创始人王兴兴面对质疑更是亲自下场,在知乎上连发十几条回复。不久之后,宇树科技的两台G1机器人在机甲格斗擂台赛互搏,但“表演”的痕迹似乎更重了。
另一些企业正在撕掉“表演”的标签。2025年被视作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要从“实验室展品”变成“产业必需品”乃至“生活必需品”。在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通用”)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王鹤看来,人形机器人领域正掀起一场从运动时代迈向生产力时代的变革。
王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银河通用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上进行了许多尝试。这家年初获得黄仁勋点赞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成立仅2年,却在今年6月拿下由宁德时代及溥泉资本领投的11亿元新一轮融资,上个月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更是展现出对药店、零售场景的商业“雄心”。
在去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机器人Galbot在展台打造的“无人药店”里演示“上岗打工”。银河通用今年的展台则打造了一间“无人便利店”,货架上密集陈列着瓶装饮料、袋装软糖、罐装薯片等商品,消费者在交互屏上选定心仪产品后,机器人Galbot就将迅速移动到货架前、精准抓取商品,再递交给消费者。
其实在今年3月,机器人Galbot已在50平方米的无人店铺内正式进行24小时“上岗打工”,执行5000种商品种类、6000个货道、10000多盒商品的盘点、补货、取送、打包等自动化全流程。根据银河通用在6月披露融资时给出的数据,北京当时已有近十家门店实现机器人Galbot的部署和常态化运营。
同样地,一批广东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也迎来订单“爆满”。其中,7月18日,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公示,优必选科技以9051.15万元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优必选收盘报涨5.25%。这也是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分食”中国移动1.24亿元采购后的又一大单。
在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人形机器人领域龙头企业之外,也涌现出一批实现小规模量产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估值25亿元的松延动力在8月1日宣布,7月实现量产交付105台人形机器人,月度交付首破百台。松延动力创始人兼董事长姜哲源称,在当时参加机器人马拉松后,一个月内意向订单突破2000台、合同额超1亿元。
从炫技“表演”到场景落地,一大批的“中国造”人形机器人,正在走向给市场“交答卷”的阶段,靠市场订单、应用落地来出位。华尔街投行摩根士丹利近期的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该报告指出,今年下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将从技术狂热阶段转向实际商业落地阶段,并预计今年下半年人形机器人将在中国“被广泛应用”。
就此,“人形机器人能干什么”之问,也正式迎来产业“答题”的下半场。
相关链接:
宇树科技发布新产品
最快今年10月提交IPO申请文件
8月5日,宇树科技发布新款四足机器狗产品Unitree A2,该产品整机约37千克,空载续航20km,最大奔跑速度5米/秒,最大攀爬高度1米。不过,官方目前并未公布售价和上市日期,强调其“为行业应用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7月25日,宇树科技才发布了第三款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智能伙伴”。R1最大的特点是价格低,售价仅为3.99万元起,支持开发和改制,灵活超轻重量约25千克,关节总数26个,包括双足、双臂、手部、腰部和头部等完整人形结构,集成了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支持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相比于前代产品9.9万元的售价,R1的3.99万元售价让宇树科技再一次成为行业的“价格屠夫”,不仅刷新了人形机器人的市场价格底线,也为个人开发者、研究机构乃至潜在的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在今年6月举行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首次公开披露公司最新经营数据:2024年度营收已突破10亿元,较前一年实现显著增长,是业内少数实现盈利的机器人企业。另据公开信息,宇树科技明星产品Unitree Go1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5万台,占据全球消费级足式机器人市场60%以上份额。此外,宇树科技在工业、巡检、物流等场景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也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此外,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宇树科技已在浙江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根据辅导工作安排,辅导机构将于2025年10月至12月对宇树科技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并协助公司按相关规定准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这意味着,按照券商的辅导计划,最快今年10月,宇树科技可以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万联证券研报认为,IPO有望进一步拓宽宇树科技的融资渠道,为高扭矩密度电机、轻量化材料、智能算法等研发注入资金。宇树作为标杆企业上市,或将复制特斯拉对新能源车的带动效应,推动市场从“概念炒作”转向“业绩兑现”逻辑,宇树科技上市后资金优势将挤压中小玩家,行业或将向“技术领先者”倾斜。对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而言,宇树科技若成功上市将提升投资热度、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协同,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
(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