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重走烽火路,青学笃行报国心"社会实践团一路追寻红色足迹,走过靖宇将军殉国地的苍松雪岭,探访抗联密营的斑驳遗址,在VR技术重现的烽火岁月中触摸历史温度。然而,书本上的记载、展馆里的文物,终究缺少了最鲜活的灵魂。为此,我们带着一路的感悟与思考,走进老战士们的家中,聆听那些从未载入史册却同样震撼人心的战场记忆。
在访谈中,郭日泰爷爷向我们展示了腿上被地雷碎片炸伤的疤痕,至今清晰可见。"只要骨头没折、眼睛没瞎、右腿右手的这点小伤,就自己解决。"他回忆道,"只能自己用匕首把碎片挖出,用急救包做简单的止血处理。"
谈起最难忘的战斗经历,郭日泰爷爷神情凝重:"在攻占山头的时候,第一个战士倒下了,第二个又上去了,第二个倒下了,第三个上去了......不攻克这个山头,死不罢休,不惧死亡,迎难而上,必须完成任务。如果这个山头攻不下去,后方部队就没办法推进。"
爷爷深情寄语大学生:"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十分合格的大学生,为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奋斗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王启泉爷爷回忆道,结婚仅三天就接到部队紧急电报,毅然告别新婚妻子奔赴战场。更令人动容的是,参战期间父亲去世的消息,他竟在一年后换防回连队时才得知。"自古忠孝难两全",老人平静的话语里,藏着那个年代军人最深沉的家国情怀。
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王爷爷肩负着特殊使命——驾驶军车在漆黑的夜色中秘密运输导弹和军用物资。没有车灯指引,全凭过硬的驾驶技术在崎岖山路间穿行,每一次出车都是与死神的博弈。最危险的一次,军车陷入深沟险些暴露目标,而前线简陋的草席床铺,则是他难得的休憩之所。
谈及对青年一代的期望,王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们首先要把学习搞好、把身体锻炼好,时刻注意安全。更要刻苦钻研科学技术,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在国际竞争中永立潮头。"他特别强调,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当代青年必须磨砺坚强意志,同时要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永葆初心本色。
当老兵卷起裤腿露出狰狞的伤疤,当王爷爷说起新婚三日便奔赴战场的抉择,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都红了眼眶。这些伤痕与故事背后,是"轻伤不下火线"的钢铁意志,是"忠孝难两全"的家国情怀,更是用生命诠释的信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