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与支持下,运营商应将提升服务质量作为长期战略目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与创新服务。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通信网络已成为社会运转的关键基础设施,与民众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从最初的语音通话到如今的万物互联,通信服务范畴不断拓展,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近年来通信行业在服务质量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提升服务质量已成为通信行风建设的核心与关键。
长期以来,通信服务领域存在诸多乱象。在电话营销方面,虚假宣传、诱导消费屡见不鲜,消费者常被“免费升级套餐”“赠送流量话费”等说辞迷惑,办理后却发现资费大幅增加,且退改困难。套餐设置也极为复杂,各类资费标准、优惠条件、限制条款繁多,消费者难以抉择,容易陷入消费陷阱。此外,还存在不知情订制、不明扣费等情况,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导致通信行业的信任危机。
为解决这些问题,监管部门积极行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电信业务“明白办、放心用”行动,发布信息通信暖心服务十件实事,旨在优化服务环境,解决群众反映的焦点、难点问题,为行业服务升级指明方向。在此背景下,三大运营商也纷纷响应。中国电信发布“总经理办实事”九项举措;中国移动召开发布会,推出“三个一”举措,涵盖一套客户服务承诺、一个服务监督平台、一个大服务体系;中国联通推出网络“匠心”、业务“放心”、渠道“贴心”、关爱“暖心”四方面十六项举措。这些举措体现了运营商提升服务质量的决心,也为行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8月1日, 三大运营商统一外呼营销号码的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电信10001、中国联通10016、中国移动10085成为各自唯一官方外呼营销号码,这一变革有效解决了外呼号码混乱的问题。过去,第三方代理以官方名义推销,诈骗分子伪造号码行骗,消费者难以辨别,权益难以保障。如今,统一号码让消费者能够清楚区分官方与第三方代理渠道,有了“防骗指南”。同时,倒逼运营商加强内控,外呼营销全程录音、全量复查,以严格标准实施全流程质检,确保诚信合规、清晰透明,明确了“谁发声、谁负责”,为通信服务装上“透明阀”。
但统一外呼号码只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开端。运营商须进一步优化服务细节,建立健全用户反馈机制,快速响应并解决用户问题;持续简化套餐,提高资费透明度,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加强对第三方代理的管理,明确权责,防止违规行为发生;加大技术投入,利用5G、AI等技术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拓展服务边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通信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消费者权益,更影响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形象。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与支持下,运营商应将提升服务质量作为长期战略目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与创新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化解信任危机,赢得用户认可与市场青睐,推动通信行业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为数字社会建设筑牢根基。
*本篇刊载于《通信世界》2025年8月10日*
第15期 总9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