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农业”调研队走进昆山市优来谷成农业科创中心,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度访谈,近距离探寻智慧农业在基层的发展现状。这座由昆山市政府与高新区政府共同培育的农业创新平台,正以自主研发的技术力量,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从保供基地到科创中心:初心不改筑梦农业现代化
据科创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的发展历程承载着区域农业发展的初心与使命。其前身为政府共建的菜篮子保供基地,肩负着保障民生供给的重要责任。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2020至 2025年间,基地正式升级为农业科创中心,转型后的核心目标更加清晰:不仅要守住“菜篮子”的安全与充足,更要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先进种植技术的“试验田”和产业链延伸的“连接器”。“从保供基地到科创中心,变的是发展定位,不变的是服务农业的初心。”负责人表示,中心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三大任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让传统种植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引进并本土化落地先进种植技术,破解农业生产痛点;拓展学校配送等多元化业务,让农业产品从田间直达餐桌,构建更完整的产业链条。
技术赋能生产:自主创新技术筑牢品质根基
图为温室大棚外围区实拍。周俊杰 供图
在科创中心的玻璃温室大棚内,实践团队成员观摩了智慧农业设备。远程控制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温湿度、光照等数据,工作人员轻触屏幕即可调节大棚环境;水培种植架上,各类蔬菜长势喜人,根系在透明营养液中清晰可见。
据悉,中心目前已成功应用水培一体化、远程控制玻璃温室设备、绿色防控技术及番茄轻简化栽培等多项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并非简单引进,而是科创中心团队历经多次实验研发的自主创新成果。“水培一体化技术能精准控制作物生长所需养分,远程控制系统实现了种植环境的精准调控,绿色防控技术则大幅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技术人员向实践团队解释道,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农产品质量,更通过简化种植流程,为后续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
辐射带动农户:构建“研发-推广-受益”良性循环
图为温室大棚内部番茄实拍。王梓萦 供图
实践团队了解到,科创中心的技术价值不仅体现在自身生产环节,更通过成熟的推广体系惠及周边农户。所有自主研发技术在中心实验验证成功后,会形成一套包含品种选择、农药与肥料推荐等内容的完整方案,向农户进行推广。
“我们承包部分土地给农户种植,同时全程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负责人介绍,通过这种模式,农户可以直接借鉴成熟技术经验,降低种植风险。许多农户在应用技术后,不仅农药和肥料使用成本有所降低,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也得到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改善。昆山市周边农户王大叔告诉实践团队:“以前种番茄全凭经验,自从用了科创中心的轻简化栽培技术,管理起来省力多了,收成也比以前好。”
直面发展挑战:盼青年力量注入农业创新
通过队负责人进行访谈,实践队员了解到,科创中心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挑战。尽管技术应用降低了部分生产成本,但农业劳动力紧缺、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依然突出。“目前技术更多是辅助手段,还无法完全替代人工,尤其是在一些精细操作环节。”负责人表示,这也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对于此,科创中心对青年力量充满期待。“希望更多农业院校毕业生能加入农业技术研发与一线实践,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活力。”负责人的话语让实践团队成员深受触动。
图为“智慧农业”调研队团队成员合影。王梓萦 供图
通过此次调研参观,团队成员们对智慧农业的发展情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昆山农业科创中心,团队成员看到自主研发的技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从玻璃温室的精准调控到农户田间的实际增收,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农业创新的温度与力量。虽然劳动力紧缺等挑战仍在,但科创中心对技术的坚守和对青年力量的期待,让成员们深刻意识到农业现代化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年轻一代的主动参与。
(通讯员 王梓萦 周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