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电站联合负荷实验规程更新
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航运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船舶电站系统的可靠性与能效要求显著提升。2025年新版《船用电站联合负荷实验规程》的发布,标志着行业对船舶电力系统测试标准的全面升级。此次更新旨在适应新能源船舶(如氨燃料、氢燃料动力船舶)的快速发展,强化安全性能评估,并推动实验流程的数字化、标准化
技术要求与核心内容
1. 实验环境与设备升级
新规要求实验平台需配备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支持实时监测电压、电流、频率及谐波参数。例如,中压负载箱需覆盖AC400V至13.8kV电压范围,且具备突加/突卸负载功能,以模拟极端工况下的系统响应
2. 新能源动力系统专项测试
针对氨燃料、氢燃料等新型动力船舶,新增燃料供给系统与发电机组的协同实验要求。例如,需验证燃料泄漏报警装置的灵敏度,并测试混合动力模式下的功率分配逻辑
3. 智能化与自动化集成
引入基于D5000系统的自动校核平台,通过站内保护装置的采样数据实现电流相位、CT极性等参数的快速校验,减少人工操作误差。同时,要求生成标准化相量图及实验报告,提升数据可追溯性
实施步骤与案例
1. 实验流程优化
前期准备:核对船舶主推进动力类型(如纯电池、LNG双燃料),配置适配负载设备(如鸣途电力的模块化负载箱)
负载分配:根据船舶功率等级分阶段加载,新能源船舶需额外测试储能系统充放电效率。
异常处理:若检测到逆功率保护失效或电压波动超标,需立即终止实验并排查故障
2. 典型案例
上海罗泾港新建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其岸电系统通过新规程完成联合负荷实验。测试中采用10.5kV高压负载箱模拟船舶靠港工况,验证了岸电与船舶电站并网切换的稳定性,碳排放降低30%
未来展望
随着北斗终端应用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普及,实验规程将进一步融合虚拟仿真与实船测试。例如,通过数字模型预判负载突变对电网的冲击,优化物理实验效率
鸣途电力:船舶电力测试专家
鸣途电力深耕船舶电站负载测试领域十余年,提供从方案设计到报告输出的全流程服务。其高压负载箱覆盖50kW至50MVA容量,支持AC/DC多电压等级,并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精准加载。在新能源船舶领域,已为79艘氢燃料、电动船舶完成出厂测试,助力行业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