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邦光储观察获悉,8月11日,南都电源宣布已签署总容量高达2.8GWh的独立储能项目订单,项目将采用其自主研发的314Ah半固态储能电池。
湾区项目:固态技术完美融合高安全场景
此次订单由位于深圳和汕尾的三个独立储能项目构成,总容量高达2.8GWh。深圳作为超大型城市,对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有着极致要求;汕尾依托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需要储能系统来保障电网平稳运行。
这两大应用场景的核心诉求,都指向了更高安全性、更长寿命的电池技术。南都电源半固态电池储能系统恰好满足上述严苛条件。
据了解,南都电源自主研发的314Ah储能半固态电池在“氧化物固液混合技术”和“高熔点聚合物隔膜”两大关键创新下,在安全和性能方面均取得了显着提升。
图:南都电源314Ah电池
图源:南都电源
待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消纳超10亿千瓦时的新能源电量,将有效缓解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力供需问题,是对新能源消纳、电网稳定以及低碳转型的一次有力支撑。
固态电池商业化按下加速键,企业下场布局
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也是固态电池技术首次在全球吉瓦时级别储能项目中实现商业应用。
固态电池技术能解决大规模储能对“超高安全”与“长久可靠”的核心诉求。对整个产业而言,大规模商用将有力带动固态电池产业链走向成熟和成本降低,并给产业技术升级带来强大的动力。
今年以来,山东、浙江、内蒙古、四川和广东等多地已有多个百兆瓦级的固态电池储能项目涌现,累计规模超800MW/2800MWh。固态电池正凭借着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宽温域适应性等核心优势,加速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随着大规模应用数据的积累,固态电池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优化,从而加速其在数据中心、工商业储能等更广泛场景中的应用。
除了南都电源,半固态电池赛道一片火热,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国轩高科、赣锋锂业等企业也纷纷在半固态电池赛道上发力。
卫蓝新能源的314Ah半固态电池性能突出,已应用于通信基站和大数据中心,且与广东能源集团合作相关产线;清陶能源的314Ah电池应用于三峡储能项目,2025年出货量可期;国轩高科半固态电池已装车测试,同时也和华为进行储能合作;赣锋锂业采用硫化物电解质+双极结构,从半固态向全固态发展,目前江西新余2GWh已投产,南昌10GWh预计2025年落地。
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力,半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将加速渗透至储能全场景。未来,在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的双重驱动下,固态电池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本文内容由集邦光储观察整理,如需转载或引用数据,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