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美国对华芯片封锁这件事,越演越奇妙?
原本说好的技术封锁,现在变成了分账模式。AMD的MI308芯片获准向华销售,但要交15%的"保护费"给美国政府。听起来像是某个江湖势力收保护费的故事,只不过主角换成了两个超级大国。
这背后的逻辑很有意思。美国一边说担心技术泄露威胁国家安全,一边又舍不得中国这块大蛋糕。于是就有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分账协议":你可以卖,但我要分成。
英伟达CEO黄仁勋上周在白宫和特朗普见了面,两天后,商务部就开始发放出口许可证。这种效率,在美国政府层面算是闪电般的速度了。特朗普还挺得意,说自己本来要求20%的分成,最后"谈"到了15%。
AMD在华营收占其总收入的24%,英伟达占13%。这两个数字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市场对美国科技公司有多重要。完全切断?那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
作为中国人,看到这一幕其实挺复杂的。一方面,我们看到了自己市场的分量——连美国都不敢真正完全放弃。另一方面,这种"施舍式"的开放,多少让人感到不是滋味。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直接承认H20芯片是"过时的"产品。换句话说,美国卖给我们的,本来就不是最先进的东西。这种坦诚倒是挺难得的,至少没有装作在卖什么高科技。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对中国未必是坏消息。
首先,这证明了封锁策略的破产。如果技术封锁真的有效,为什么要改成收"保护费"的模式?说到底,还是因为封锁伤害了美国公司的利益,而且效果有限。
其次,这给了中国企业继续获得一定技术支持的窗口期。虽然不是最先进的芯片,但总比完全断供要好。有了这个缓冲,我们的企业可以继续推进自主研发。
最关键的是,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15%的"税收"看起来很诱人,但法律专家已经在质疑其合宪性。美国宪法明确禁止出口税,这个协议到底算什么性质,还有待观察。
从更大的格局看,这件事反映了一个现实:在全球化的今天,完全脱钩是不现实的。技术有边界,但市场没有边界。美国公司需要中国市场,中国也需要一定的技术交流。
当然,我们也不能天真地认为这是什么友好姿态。这更像是一种战略调整:既要维持技术优势,又不能完全失去中国市场。所以选择了一个中间路径——卖过时产品,还要分成。
对于中国来说,这恰恰是加快自主创新的信号。既然人家卖给我们的都是"过时产品",那我们为什么不加快步伐,研发出自己的先进产品呢?
华为被制裁后,短短几年就推出了自研芯片。虽然性能还有差距,但进步的速度令人刮目相看。这说明什么?说明压力有时候是最好的动力。
AMD分到这杯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会也是警醒。机会在于可以继续获得一些技术支持;警醒在于,这种"恩赐"随时可能停止。
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依赖别人的施舍。我们需要的不是更优惠的分成比例,而是不需要这种分成的能力。
当我们有一天不再需要进口这些"过时芯片"的时候,那才是真正值得骄傲的时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本文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 辅助。但是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