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6G近场技术白皮书2
报告共计:181页
6G近场技术:让未来通信进入"精准聚焦"时代
随着5G技术的成熟,全球已悄然开启6G研发的新篇章。2025年6月,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将正式启动6G研究项目,标志着这项下一代通信技术从愿景走向实际突破。在6G的诸多核心技术中,"近场技术"成为焦点——它不像传统通信那样将信号"广泛撒网",而是能像手电筒聚焦光束一样,把电磁波能量精准控制在特定空间位置,为未来通信带来革命性变化。
从"散光"到"聚光":近场技术的核心突破
传统通信(包括5G)主要依赖"远场假设",即电磁波传播到一定距离后近似为平面波,就像灯泡发出的光会逐渐扩散,只能通过方向控制来传递信号。而6G近场技术打破了这一限制:由于采用更大的天线孔径和毫米波、太赫兹等更高频段,电磁波在更近的距离内呈现球面波特性,就像手电筒的聚光效果,能在"角度+距离"二维空间精准聚焦。
这种特性带来了三个关键突破:一是传输速率跃升,通过波束聚焦让信号能量集中,理论上可实现每秒数十G甚至T级的数据传输,下载一部4K电影可能只需几秒;二是空间复用能力增强,相同角度但不同距离的设备可同时通信,就像同一方向不同楼层的手机能互不干扰地高速联网;三是感知精度提升,球面波携带距离信息,让基站不仅能通信,还能像雷达一样精准感知设备位置,误差可缩小到厘米级。
生活场景革新:近场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
近场技术的应用场景已逐渐清晰,未来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高速通信领域,太赫兹频段的近场传输能支持全息视频实时传输。想象一下,远程会议时,参会者的全息影像如同真人在场,手势、表情细节无延迟同步,这得益于近场波束的精准聚焦,避免了传统信号扩散导致的画质损失。
室内定位与导航将迎来质变。目前商场、停车场的导航常因信号不准让人困扰,而近场技术利用球面波的距离信息,结合超大规模天线阵列,能在复杂室内环境实现厘米级定位,哪怕在多层停车场也能精准指引车位位置。
设备无线🛜充电不再受"必须贴近充电器"的限制。近场波束可将能量聚焦在特定设备上,家里的手机、手表、智能家居设备能在数米内自动无线🛜充电,彻底告别插线烦恼。更重要的是,这种能量传输能精准避开人体,解决了传统无线🛜充电的安全隐患。
在智能交通中,近场"通感一体化"技术让基站既能与车辆通信,又能实时感知周围环境。比如自动驾驶汽车行驶时,路边基站可同时传递路况数据,并通过近场感知精准判断周边行人、障碍物的位置和速度,大幅提升行驶安全。
技术融合:近场如何赋能更多创新?
近场技术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正催生更多可能性:
与物理层安全结合,让通信更难被窃听。传统通信信号像广播一样容易被截获,而近场波束的聚焦特性使信号能量集中在合法设备周围,即使窃听者处于同一方向,只要距离不同,就难以获取有效信号,就像剧院的射灯只照亮演员🎭️,观众席几乎不受影响。
与物联网结合,可支持海量设备"无干扰共存"。未来城市中,路灯、垃圾桶🗑️、交通信号灯等数百万物联网设备需要联网,近场技术通过"位分多址"技术,让不同距离的设备共享频谱资源,避免信号拥堵,就像不同楼层的WiFi能同时流畅使用。
在医疗领域,近场精准感知技术可助力远程诊断。医生通过搭载近场传感器的设备,能在不接触患者的情况下,精准测量人体生命体征,甚至监测微小的器官运动,为远程手术、慢性病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从实验室到生活:近场技术的落地步伐
目前,近场技术已从理论走向实践。3GPP等国际组织已启动6G信道模型的扩展研究,重点纳入近场传播特性;国内外企业和高校正联合开发原型设备,太赫兹频段的近场信道测量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未来几年,我们可能先在特定场景看到近场技术的应用:2026-2028年,近场定位可能率先用于大型商场、机场的室内导航;2028年后,支持近场通信的手机、智能家居设备逐步普及;到2030年,随着6G网络规模化部署,近场技术将全面融入通信基础设施,让"万物互联"进入更高效、更智能的新阶段。
6G近场技术的意义,不仅是通信速率的提升,更在于重新定义了电磁波的利用方式——从"粗放传播"到"精准控制"。它就像通信领域的"显微镜🔬",让人类第一次能在电磁波层面精细雕琢空间资源,为未来智能社会搭建更高效的信息高速公路。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181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