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块钱80G?我手机一震,心脏也跟着一哆嗦。移动的新用户福利弹窗像是隔壁小孩在我窗台撒了把糖,甜到发腻,还专门冲着我这老号主的脸来。说不气,那是假话。谁能想到,在这张SIM卡上熬过了两届世界杯、三次转岗、无数个深夜抢票,最后换来一句“新用户专享”?我一边默默点开自家套餐,一边忍不住想,这不就是热搜上那些“老用户被遗忘”的活体素材嘛。
说来真巧,前阵子聚餐,朋友们聊流量套餐。小李的新卡不到二十块钱,流量多到刷剧不用省着点,顺带还送了抖音会员。我坐旁边,啃着凉串,脑子里转的全是“绑定微信、淘宝、公司OA”这几个字。老号成了数字枷锁,移动家那点套路,活生生把我们这些“时代的眼泪”锁死在卡里。有人劝我换号,说得轻巧,真要动弹一下,什么验证码、什么亲情号码,全是麻烦。
你要说运营商不懂市场那是低估他们。看看数据,2024年Q2,移动携号转网流失用户数直接拉满。移动自己也不是没点危机感,年年喊着“服务升级”,结果老用户福利一刀切,剩下的都是套路。想要点流量还得蹲夜里抢活动,那种“谁先点谁先得”的赶脚,像不像考研抢自习室?别说,咱还真抢不过那些新鲜血液。
有时候觉得,移动产品经理八成是宫斗剧看多了。新用户进门,红包🧧、流量包、各种彩铃一股脑儿堆上来,生怕你不来。老用户?客服热线里压根没我们的位置。你试试投诉?分分钟被“亲爱的用户”四字糊一脸,最后还是得原路返回,继续为情怀买单。有些朋友,真就靠着一股子执念和懒得折腾的劲儿硬扛。成年人哪有容易俩字,别说手机号,连外卖地址都懒得改。
偶尔刷到社交媒体,移动老用户、携号转网这些词条又双叒叕霸屏。评论区简直大型互助会,有晒出自己三位数套餐的,有吐槽流量告急的,也有晒出转网后新套餐“美好生活”的。最抓马的要数那位哥们,转网前一天移动送了他一大波流量,像极了分手前的最后一顿火锅——明知道留不住,还要演一出“真情流露”。说出来可能没人信,移动的套路有时候比恋爱还复杂。
其实别说运营商,整个通讯行业都在玩这套。新用户像是刚进厂的实习生,各种培养计划、各种关怀。老员工风里来雨里去,年终奖还要拼命争取。行业内的“同权同价”口号喊了这么多年,落实下来却总是隔靴搔痒。你以为是技术门槛?说白了还是那点KPI。增量市场的香气太诱人,老用户就只能在角落里自我安慰。
说到公平,打工人都想有点存在感。老用户能不能也来点“感恩节”?哪怕不图流量红包🧧,发个祝福短信也好,别让人觉得像个被卸磨的驴。其实国外同行早就玩明白了,套餐透明,福利一视同仁,用户没那么多怨气。国内就不一样,谁都想薅到最后一根羊毛。你看,老用户吐槽归吐槽,真要下决心走还真不多。毕竟习惯是最难戒的瘾。
再说远点,前阵子电信也被爆出同款套路。新用户进场,老用户冷板凳。就像看球赛,主力上场才有掌声,替补连球鞋都捂不热。行业默认规则,谁也不肯先松口。大家心里明镜似的,只是没人愿意先跳出舒适区。你说现在的互联网,谁不是在“流量焦虑”里摸爬滚打?
想当年,我还真体验过移动的“老用户专属”。那会儿客服打电话,温声细语地送流量、送积分。现在,这点“仪式感”早就省了。每次想起自己的98元套餐,心里都想给自己点蜡。新老用户的差距,数据都写在账单上。你要说大家没脾气?看看携号转网那波数据,移动的流失速度都能带起一场风暴。
都说市场是最好的老师,移动要是真有点诚意,哪怕象征性地给老用户点甜头,谁还会天天喊“被遗忘”?说到底,用户不是数字,更不是流水线上的韭菜。大数据算得再精明,也算不出一颗真心的价值。你要真把老用户当回事,哪怕只是多发一条短信,也比现在的“装睡”强多了。
写到这儿,我也想问问各位:你们的移动套餐是啥样?有没有被新用户的福利气到想砸手机?留言区开麦,咱们组团开会,看看移动下回还敢不敢再玩点新花样。说不定,下次热搜就是我们这些“老号主”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