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成立暨交通大模型建设启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建设从分散探索迈向协同共建的新阶段。本次大会由交通运输部指导,联盟理事长单位中交集团主办。联盟首批单位共55家,涵盖行业企业、人工智能公司、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覆盖公、铁、水、空、邮、综合交通等领域,贯穿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全产业链,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社会合力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落地的重要支撑。
上月底,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为“人工智能+”行动按下了“加速键”。交通运输场景多元、数据丰富、市场广阔,是“人工智能+”行动的重要先行领域。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是交通运输行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的重要举措。当前,“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处于应用落地的关键窗口期,联盟将成为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的“主力军”,和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的重要力量。
作为联盟理事长,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中交集团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充分发挥全交通、全城市、全水域、全绿色、全数字,大海外、大装备、大产业、大融合,科技创新型、综合交通型、新质基建型、全球领先型、融合发展型“五全四大五型”领域一体化、综合化、集成化系统优势,将科技创新与数智融合作为核心抓手,在交通强国的实践中锚定“数字中国”战略方位,勇做技术创新“先行者”;顺应“产业升级”发展大势,勇做场景落地“示范者”;扛起“协同发展”使命责任,勇做生态共建“赋能者”,持续贡献中交方案、中交智慧、中交力量。
针对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未来发展,宋海良提出五点🕔️倡议。一是攻坚核心技术,共构自主创新“新高地”;二是激活场景应用,共育价值转化“动力源”;三是融通产业资源,共建开放共享“大生态圈”;四是筑牢安全防线,共织风险防控“防护网”;五是规范联盟治理,共筑长效发展“压舱石”。中交集团将以联盟成立为新起点,秉承“行业有需求、中交有优势、双方有共识、双向有奔赴、合作有共赢”的新理念,奋力谱写我国交通事业“数智引领、融合共赢”新篇章。
联盟将重点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场景落地应用、产业资源共用和安全治理体系建设。联盟成员涵盖产学研用全链条,未来将共同突破交通大模型训练、多模态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难题。近期,联盟将依托各成员单位资源和力量,启动系列重点工作,包括制定交通大模型领域统一的技术标准、应用规范及行业准则等;围绕数据治理、模型算法、数据—模型融合机制等开展联合研发;针对交通领域高频刚需场景,开发技术适用、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大模型智能体;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重大任务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产品研发与服务运营体系。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发言。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裴岷山主持会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职业资格中心、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中国交通报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国数联物流信息集团、中国民航信息科技集团、中邮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陕西交通控股集团、山东省港口集团、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等50多家单位参加启动仪式。会议期间,成员单位围绕大模型前沿技术及应用开展了深入交流,深度探讨了交通大模型的技术难点与未来方向。(中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