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炉重造”是为了系统升级
□ 湖北日报评论员 杜宇慧
5个月脱产学习机器人️系统运维、健身教练转行投身工业机器人️领域……当前,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炉重造”,通过重返职校或参加企业定向培训班,系统学习紧缺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回炉”一词,常带着重新打磨的意味。但当下的“回炉”,却成了一种“反向镀金”。以“回炉”的年轻人姜欣茜为例,她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却因为缺少实操经验而在求职中碰壁。进入职校学习机器人️系统运维,考核通过后将直接入职提供培训的企业,“回炉”成为一种错位竞争、突破职业瓶颈的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终身学习”理念,即每个人都应将学习过程贯穿于一生。当下趋势,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学习不再止步于一纸文凭,而是贯穿人生全过程的持续投资。面对就业难,许多年轻人发现,一项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能带来明确的岗位、清晰的入职通道、可预期的收入,这是一种基于现实考量的价值重估。与其依赖“老本”,不如主动拥抱变化,学习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PLC控制等前沿实用技能,用“务实能打”的能力赢得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文凭与技能并非对立关系。文凭代表着系统学习能力,是基础;特定技能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是应用。年轻人选择“回炉”,正是在主动将文凭的通用价值,转化为技能的实用价值,体现了更强的职业掌控力。
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部分高等教育仍存在理论脱离实践、知识更新滞后、培养周期过长等问题。仅靠几个月的“回炉”速成培训,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大趋势下,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长期需求。如何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前沿深度融合,呼唤着更系统化的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