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无作品——外星宝宝
一、引子
一夜之间,艺术领域想象困乏的闸门像被打开一样,所有人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奇思妙想、天马行空的智慧仿佛如醍醐灌顶般开悟了。然而功劳不在人本身,而在人工智能AI那里,AI借助无比强大的数据库化身拼图专家,输入不同的提示语就会输出不同的图像,借助AI绘图微喷输出图稿,在绘制一遍颜色,一幅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就此完成。
二、人人都是艺术家
从表面上看,AI带来了方便,AI解决了想象力困乏的问题,同时AI又帮人完成了“人人都是艺术家”之夙愿,功不可没,但是,过于依赖AI的结果不是提升了创造意识,反而是让创造力更加困乏了,之前是想不出什么,之后是不想了。
三、新艺术革命
AI的确能解决思维的困乏和构图的单一性,图形变化刷新了人们的眼球,千变万化的呈现仿佛游离于山海经般的梦幻世界,AI绘图犹如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不断的在语言的催生下完着拼图游戏,人类不知疲倦的操作语言在万花筒中热情而迷恋,一场悄无声息的艺术革命风暴正席卷而来。
四、希望将在变动中超越
我们在艺术狂欢中犹如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一样兴奋,这个新时代的网络繁星幻影充斥着艺术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它多变的演化也在不断刺激我们麻木僵化的神经,尘封的土地已会在雨露中枯枝发芽。AI撕开了脑洞的大门,是依附AI还是利用AI,在AI结果中抄录还是结果中的升华创造。一切都将在心灵逻辑的引导中慢慢呈现。只有在AI新图像变化中再次展现新艺术形态下的绘画形式,AI引导下的艺术革新才会更长更久。
五、AI的局限性
AI作品多数以装饰图案的形式出现,很难真正意义上产生灵魂性的作品,因为AI没有灵魂,所以它只有罗列形式。很难有人在AI罗列的形式上超越本我进行二次突破,大多是在AI提供的稿件上贴色,绘画的表现力受到极大的限制,那种潇洒自如的笔触,画作如新鲜出炉的快感荡然无存。AI极易锁住与绘者的神经,极易拜服在它的足下虔诚的祈祷,忠实于呈现的图案仔细描摹,极易把自身的灵魂价值抛洒于异域荒郊。
艺术种子的萌发主要是心灵的感知,所有外化皆是借物表意的工具,艺术境界的高低取决于心灵觉悟的层级,一花一苹果在大智超凡那里并没什么分别,AI也不另外。AI终归必须成为艺者的工具,此时繁花才会盛开。
六、绘画性
艺术作品的绘画性西方自印象派开始,中国则以写意画全新登上舞台,绘画性是创作过程中笔触点染、运动转折留下的笔趣轨迹,通常会产生鲜活生动,新鲜出炉的快感,是人激情发挥、情感演绎的自然流露,是绘画作品中一个精彩纷呈的展现。绘画性在艺术长河中催生出数以亿计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法取代的精神财富。
绘画性的展现是生命激情的原始张力在创作中的完美释放,是精神情感表现的重要元素,是任何科技狠活都无法取代的存在。
七、绘画终结者
如果不在AI的基础上延伸发展,而过于忠实于AI图像进行表面赋色,那么要不了几年,想要再见到那些鲜活富有生命活力的作品就会变成一种奢望。AI将变成作品绘画性灭亡的终结者。须知,作品的绘画性是画者获得绘画乐趣的重要因素,也是观者迷恋画作的关键所在。离开了绘画性,一切如机器制作,人将变成机器附庸,绘画演变成工作,哪来的乐趣可言。多年来唱衰绘画终结,绘画并未终结,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居然是机器。艺术是心灵的产物,只有忠于内心才能创造出有价值意义的作品。
八、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论是物质层面或是精神层面的延伸,科技都将迈着坚实的步伐准备往前跨。然而,人类生命的精神畅游并非依赖科技的引领而产生正向性的等比,生命活动的需求有时会如孩童般天真,有时犹如大海般平静,风雨飘摇之后终归还是彩虹更加绚丽。
斯塔尔作品
空无作品——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