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文 林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随着AI视频创作技术持续快速普及,截至2024年末,我国短视频创作者账号规模已达到16.2亿,相当于全国几乎平均每人拥有一个短视频账号,且每日全国上线的短视频数量突破1.3亿条。
在这个由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全民创作”热潮下,国内数字创意软件企业万兴科技不久前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在AI视频创作爆发的前夜,万兴科技选择奔赴港股,既是技术军备竞赛下的生存选择,也是其全球化野心的关键落子。只不过,当我们将镜头推近这家公司,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资本化操作,更是其面对众多不确定性的成人礼考验。
一、财报AB面,高毛利与净亏损的矛盾
据公开资料显示,万兴科技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最早一批出海的工具型企业。
创始人吴太兵在创业之初就明确了付费软件的发展路径。他认为,彼时国内市场软件免费模式更为普遍,同时存在盗版现象,付费软件及SaaS模式尚在发展中。相比之下,欧美用户付费意愿形成较早,加之严格的版权©️保护环境,软件付费模式已成为市场主流趋势。
于是,公司成立之初便以视频编辑、PDF处理等多媒体工具软件切入欧美市场,凭借“小而美”的产品策略成功立足。
在多媒体软件站稳脚跟后,吴太兵洞察到不同平台软件间普遍存在的兼容性问题。例如,微软与Adobe在数字文档格式上的不兼容、苹果与Windows系统间文件📄互通的障碍等。基于此,万兴科技适时推出了数字文档类和跨端数字管理类软件。
截至目前,万兴科技已推出万兴天幕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等AIGC底座,旗下有万兴喵影、万兴播爆、万兴脑图、万兴图示等产品矩阵上,从过往的工具软件供应商,升级成为了数字创意软件提供商,一度被业界称为“中国版Adobe”。
万兴科技的产品线 图源:官网
据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万兴科技营收已突破10亿元,到2024年其营收已达14.4亿元。而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毛利率。
2024年,万兴科技整体毛利率达93.22%,2025年第一季度为 92.26%,虽同比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堪比贵州茅台。然而,这种高毛利并未能转化为健康的净利润。
财报显示,2024全年,公司利润端压力较大,归母净亏损1.6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后归母净亏损1.61亿元,净利率为-10.93%;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回升至3.8亿元,同比增长6.06%,亏损收窄至0.33亿元,净利率为-8.98%。
万兴科技 2024 年报业绩图示 图源:东方财富
高毛利却净亏损,究其根源在于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的激增。
要知道,2024年万兴科技的营收相较2023年的14.81亿元是有所下降的。但即便是在业绩不太利好的情况下,公司全年依然投入了4.42亿元研发费用,研发费用率高达30.73%。与此同时,万兴科技的销售收入也在逐年增长:2025年的销售费用为4.41亿元,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增长至8.49亿元,5年内增长了近一倍,销售费用比增长至58.96%。
尽管高额的研发投入能反映出万兴科技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销售费用增长也多缘于市场竞争加剧、流量成本上升、增加新产品新渠道投放等“合理”因素,但万兴科技这种选择以短期利润为代价,换取在AIGC时代构筑先发优势的策略,仍需市场进一步检验。
二、出海二十年,地缘政治下的双刃剑
其实早在2018年1月,万兴科技就已在深交所举行上市仪式,成为消费类软件第一股。如今时隔7年,再次赴港上市,万兴科技有着自己的考量。
从业务之初,万兴科技便以“中国研发+海外销售”模式切入海外市场,至今其视频创意应用软件(如Wondershare Filmora)、文档创意软件产品(如Wondershare PDFelement)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
而近年来,万兴科技除了持续布局欧美等主流市场外,正加大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地区市场布局,积极拓展B端业务。目前已在北美、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主要销售区域设立分公司及子公司,销售客户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也是为何,过去20年间,万兴科技一直在国内“很低调”,除了专业内容创作人士,国内普通民众对其知之甚少。
同时,据财报显示,万兴科技2024年的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5.1%,且海外毛利率较国内高3.43个百分点;而今年一季度,这一收入占比已增至90%+,几乎贡献了所有收入。
万兴科技副总裁朱伟曾直言:“中国市场是最大的AIGC应用市场之一,但目前还不是一个很好的付费市场。”因此,无论是目前市场重点,还是短期未来投入,都决定了其必须继续深度绑定全球市场。
而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市场格局,既彰显了其二十年出海的深厚积淀,也成为悬在赴港IPO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首先是巨头产品的降维打击。
万兴科技的营收高度依赖海外市场,但字节跳动旗下的CapCut依托TikTok的天然流量池,实现用户零成本获取,并以免费策略直接冲击了其主力产品Filmora的付费订阅模式。这种降维打击迫使万兴科技以高额营销支出维持市场份额,进而形成“收入增长→营销烧钱”的利润黑洞。
Wondershare Filmora 14 图源:万兴科技
其次是地缘政治的合规风险。
尽管万兴科技强调其本地化运营能力并积极融入当地生态,但面对200多个国家地区,任何对消费者文化、消费习惯的认知差异,或未能及时响应动态变化的政策法规,都可能构成业务发展的潜在风险。
比如,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对生物识别数据有严格限制,万兴播爆的“真人级口型匹配”功能可能面临合规风险;美国对华AI技术的出口管制可能影响GPU供应,进而威胁到其AI服务器资产的更新能力;万兴科技的海外收入分散在200多个国家地区,跨境税收协定相当复杂,但招股书却未充分披露主要市场纳税义务细节等。
此外,海外运营成本高昂。
万兴科技在北美、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主要销售区均设有分公司、招聘员工,这进一步拉升了经营成本。2024年,万兴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332万元,同比大跌85.73%,主要就是由员工人数增加及日常付现费用增加所致。
总之,万兴科技不仅需要解决高投入带来的盈利压力,还要审慎应对海外市场的复杂性和竞争环境。此次赴港上市,并非一路坦途。
三、股东频减持,恐影响IPO终局
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全球生成式AI市场预计将以37.6%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25年增至2030年的1093.7亿美元💵规模;全球视频生成市场将达422.9亿美元💵规模,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3%。
可以说,生成式AI商业化的爆发带来了大量的成长性机会,尤其是付费优势良好的海外市场。这对于万兴科技而言,是绝佳的上市时机。
而此次赴港上市,万兴科技明确提出旨在“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与综合竞争力”。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不仅能为公司拓宽海外融资渠道,更能借助其庞大的国际投资者网络,在欧美、东南亚等关键海外市场提升品牌曝光与认可度。
只不过,自2018年A股上市以来,万兴科技股东累计减持套现超16.8亿元,而同期公司净利润总和仅3.6亿元9。这种“减持额达净利润4.7倍”的悬殊比例,成为国际投资者尽职调查中无法回避的红色标签。
要知道,港股市场高度依赖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缺陷的惩罚力度强于A股。尽管万兴科技没有股权结构争议,但其此前涉嫌“收割”市场、借概念炒作、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操作,可能会影响国际资本认购意愿。
总之,当前AI大模型正经历性能跃升与商业价值兑现的关键转折点。从底层的算力资源争夺,到应用层的软件创新,再到支撑服务的生态构建,产业链各环节均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但这一波AI技术变革才刚刚开始,谈论终局为时尚早。
对万兴科技而言,当下的核心任务是调动一切资源,穿越AI商业化所必经的“价值回归”调整期,去解决如何将技术投入有效转化为用户的付费意愿?如何依托全球化布局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如何在战略性投入与盈利目标之间实现动态平衡?
而赴港上市,只能算是加速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抓手,而非最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