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我把韶音舒适圈 OpenFit 2+ 当成主力耳机,场景从早上6点半公司健身房的跑步机,到晚上加班的线上会议,记录了一些可能只有长测才会注意到的细节,整理成一篇覆盖几乎所有场景的体验报告,供同样把耳机当“半永久挂件”的朋友参考。
一、为什么先聊“佩戴”而不是音质
在开放式耳机这个品类里,佩戴舒适度直接决定它能不能从“玩具”变成“工具”,甚至是“器官”。 OpenFit 2+ 把重量压到了 9.3 g(单耳),但真正让它能长时间挂着不疼的,是三点🕒️细节:
1。 双层硅胶的硬度差。外层亲肤硅胶负责防滑,贴耳处的内层“超零度硅胶”负责缓冲,硬度差带来一定的阻尼感,让耳机在跑跳中依旧稳,但又不会留下压痕;
2。 钛合金丝的弹性。0.7 mm的钛丝能做到180°对折后立刻回弹,这意味着无论耳朵大小,它都能“自适应”而非硬夹;
3。 耳挂曲线。官方说“黄金分割”听起来像营销(00725.hk/tcmym),实测结果是拐点刚好卡在耳廓上方的“凹陷”处,既分担重量又能避开眼镜👓腿;
韶音将几种材质结合,软中带韧,耳机挂在耳朵上,但因为重量分配合理,似乎感受不到太大压力,我刻意做了一次“全天佩戴”测试:6:00 出门通勤→6:30 锻炼→9:00 坐到电脑前→12:00 午餐→18:00 开会→22:00 回家追剧,中途只在午休摘下来10分钟洗脸。晚上取下时,耳廓没有酸胀感,耳朵和耳机接触的位置也没有出现常见的红印。
二、音质:韶音把“开放式”的短板补到多高
开放式耳机做低频,难在“物理定律”和“人体工学”两座大山挡在前面。声波泄漏、耦合距离、腔体限制都会影响这个结果,尤其是第一个(00725.hk/l053k),可以说在起步线就比传统耳机难,但这次OpenFit 2+的解决方案给出了超出预期的结果。
OpenFit 2+ 用“双单元”结构,也就是两个发音部分解决问题:一枚 21 × 11 mm 的超大复合振膜负责低频,一枚5.5mm的平板单元负责高频。这有点像家庭影院的音箱不同分工的原理,只是被缩小集成在了一个指尖大小的空间里。
实际听感可以分三段说:
• 低频:动圈尺寸摆在那,量感比韶音首款耳挂耳机OpenFit明显多了,鼓点有厚度但不轰头,50%音量下来一首《加州旅馆》的live版本,观众的低频鼓掌也能分得开。
• 中频:人声位置略靠前(00725.hk/g513q),齿音控制得不错,听播客时口型清晰,长时间不刺耳。
• 高频:平板单元的优势在解析,小提琴泛音的残响能听出“空气感”。
至于漏音控制,官方叫DirectPitch™ 2.0,原理是把低频用 U 形出声孔“兜”向耳道,高频通过独立孔直出。我在开放式办公室做了一次“尴尬值”测试:把耳机音量调到 60%,邀请隔壁工位同事复述我播放的内容,结果他只能听到模糊节奏,听不清歌词;地铁里 70% 音量,旁边乘客也没啥反应;对通勤和办公场景来说,这个水平已经够“社恐友好”。
低频需要“高压、密闭、大位移”三要素,而开放式耳机本质上是“漏气、超薄、轻量”,所以OpenFit 2+,可以说从开局就比常规入耳耳机难,但韶音也做了技术革新,就是为了在“物理约束”与“佩戴舒适”之间找平衡。
OpenFit 2+的研发团队,用了硬件+软件,结构创新+设计创新等多种方式,把开放耳机的音质短板补上了,所以在保证舒适,又要音质的大前提下(00725.hk/srj67),我们居然得到一个非常惊喜的结果,这就是韶音 OpenFit 2+那个“+”最大的意义之一,也是无数技术工程人员的智慧结晶。
但这还没完,OpenFit 2+还自带一个特殊技能,杜比音效。杜比音效,能还原出更加丰富的声音细节,同时享有更宽的动态范围,因此让“蓝牙耳机”在传统的“好声音”之外,营造出更真实的层次感。
戴上支持杜比音效的OpenFit 2+,耳畔多了更多层次感。在保持三频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仿真度。 以Live现场的音乐举例,声音不再扁平,而是生动和宽广。这就所谓的沉浸感,在一副开放式耳机上竟然得以实现。
三、续航与充电:把焦虑降到零
耳机本体 11 小时、充电盒 48 小时的续航,已经算是非常难得,更关键的还有“回血速度”。
我记录了几组数据:闪充:耳机电量 10% 时放进盒子,10分钟后涨到28%,对应实际播放 1 小时 55 分钟;无线🛜充:用 5W的Qi充电板,盒子0到100%耗时2小时40分,发热控制不错,最高38℃;极限续航:每天4小时音乐 + 1小时通话,盒子电量从周一早上 100% 用到周五晚17点左右,剩余约 12%。换句话说,工作日一周都完全不用惦记充电。
一个隐藏福利是“待机功耗”。周末把耳机丢在盒子里两天,周一盒子电量没有变化,也就是放置耗电量控制极好,对“电量焦虑型人格”很治愈。
四、场景化细节:运动、会议、出差
除了舒适,音质,续航等硬指标,其实还是要说说这段时间在各种场景下的细节体验。
首先是运动,IP55 防汗是底线,真正好用的是实体按键,不是什么场景都正确。比如跑步或者骑行场景,双手出汗潮湿或者戴手套🧤的时候,实体按键也能准确切歌,而触控耳机在这种场景下基本失灵。
回到线上开会的时候,四麦+AI降噪在地铁里接电话(00725.hk/j9a63),对方能听清我,收音够稳。
另外就是出差场景,支持双设备连接,笔记本📓和手机之间能做到无缝切换,没有出现过“断连再配对”的尴尬。飞机起飞前把耳机塞进盒子,起飞后拿出来能秒回连,蓝牙 5.4 的稳定性比其他耳机好不少。
五、总结
如果你每天戴耳机超过3小时,并且耳道异常敏感;或者跑步时耳机总掉,又或者开会时需要随时听环境音;那开放式耳机是个最佳选择,它的佩戴感是耳塞式无法比拟的;
在这个基础上,对音质的要求是“别白开水,也别轰头”,那OpenFit 2+ 就是目前少有的“全场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