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已是红海,而“水下”一片深蓝。
跟随英国海洋生物团队,在尼斯湖捕捉“水怪”;潜入西班牙洞穴140米,打破最新深度纪录;高航速、强抗流、易操控,在成都世运会游泳馆“上岗”安全卫士……这款“成都造”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团队,来自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潜行创新)。
8月20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成都科创生态岛,跟随研发团队一起“解锁”水下机器人️的多重角色,看它如何“畅游”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又是如何通过“十八般武艺”探索水下深蓝,找到那片经济蓝海。
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水下无人机以及水下机器人️产品
高航速,强抗流
下潜深度可达350米
轻轻拨动遥控手柄,机器人️就在水下开始“起舞”。从简单的前进、后退,到完成转体旋转、上浮、下潜等动作。与此同时,通过机器搭载的4K高清摄像头,其水下作业所捕捉到的水下环境画面,在操作员的遥控屏幕上清晰可见。
“机器人️上搭载了电子云台相机📷️,能提供180°半球视角和100°取景画面,还可一键翻转完成360°全景拍摄,即便在湍急水流中仍能输出高清画面。”潜行创新营销负责人杨晓阳介绍,水下作业环境复杂,水下机器人️需要克服水流、风浪等方面的干扰,根据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运动姿势,应对各种复杂环境。“为了让机器人️运动轨迹更精准,其机身内部配备传感器、声呐等探测设备。即便面对能见度很低的水下环境和复杂地形,也能进行精准智能避障。”
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区有一个调试产品的泳池
机器人️要想解锁深海,需要突破的物理挑战包括压强、抗流能力、动力等。杨晓阳表示,团队研发了AnchorX智能全向抗流系统的算法,相当于给机器人️安装了“智能驾驶系统”,可以依据水流冲击程度,自动调节推进器动力。“当机器人️入水后,航速能达到每秒2.2米左右,下潜深度可达到350米。同时,它还能实现在强流环境中稳定执行油气平台地基检测、海底电缆巡检、风电桩基监测等复杂作业。”
如果觉得上述应用场景离市民生活很远,“我们团队研发了一款用于智能垂钓方面的水下摄像头”,杨晓阳坦言,例如路亚运动相机📷️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方法,而这款水下相机📷️能够以第一视角记录路亚水下追逐、博弈和收获的全过程。“垂钓不再是被动等待,而是能实时通过镜头看到水中鱼儿如何咬钩的全过程。”
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可视探鱼器
解锁更多“角色”
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潜行创新成立于2016年。“公司总部在深圳,2022年来蓉发展。看中的是成都优质的营商环境与丰富的水下应用场景。”杨晓阳介绍,其公司创始人此前曾在华为工作,企业成立之初,团队想了一个名字“行天者”。那时候,团队想抢占空中市场,但很快团队发现,无人机市场发展迅猛,竞争十分激烈。相较而言,“水下发展空间更大,智能装备市场呈现一片蓝海,潜力巨大。”
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潜鲛X100
而后,潜行创新面向消费级和轻工业级市场,研发、生产、销售便携式水下机器人️产品。“团队以自主研发为主。在2017年,企业成功量产首款GLADIUS系列产品,填补了消费级便携式水下机器人️的空白。”杨晓阳表示,同年8月,潜鲛 GLADIUS MINI在日本东京全球首发,企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截至目前,企业产品已经历经数次迭代,远销美国、日本及欧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八成订单来自海外。”杨晓阳介绍,今年5月,英国海洋生物团队来到尼斯湖,通过水下机器人️,首次捕捉到巨型梭子鱼与鲑鱼的影像。这意味着,巨型鱼类群等证据表明,尼斯湖确实具备支撑大型掠食者生存的食物链基础。
今年2月,一支由卡斯特里尔山脉自然公园成员、安达卢西亚洞穴学和峡谷探险联合会以及探险博主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前往格拉纳达的卡斯特里尔镇,使用潜鲛P200 PRO水下机器人️探索位于卡斯特里尔河的源头的洞穴,确认新的深度记录(深潜140米),取得历史性里程碑。
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调试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