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日,王蓝目导演的《我的男月嫂》在深圳开机,标志着竖屏剧的正式崛起。那时,中国的竖屏内容生态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抖音和快手尚未推出付费短剧模式,微信视频号也还未问世,市场上没有如今广泛的短剧小程序。然而,王蓝目和她的团队选择了一个大胆创新的方向——他们决定以传统电视剧的工业化标准,拍摄竖屏长剧,并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审查流程,最终在爱奇艺独家播出。这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革新,也是在行业标准上开创了新的篇章。
竖屏长剧的行业空白与挑战
在《我的男月嫂》拍摄和播出的时期(2019-2025年),国内的短视频平台主要以UGC(用户生成内容)为主,抖音的短剧概念还未成形,快手的“小剧场”仅停留在短小碎片化的1-3分钟内容上。而这些平台的内容往往无需经历传统影视剧的审查流程,制作门槛也极低,大部分作品都是“草根创作”。
而《我的男月嫂》却不同,它全程遵循电视剧的标准流程,从剧本备案、拍摄许可到最终送审,每一步都严格按照长视频平台的工业化要求进行。这使得它成为中国首部由正规制作团队出品的竖屏长剧,而非短视频平台的实验性作品。该剧的成功证明了竖屏叙事不仅适合短小的娱乐内容,也能支持更加复杂和完整的剧情表达。
市场表现:引爆热播榜与飙升榜
尽管竖屏长剧在当时仍是一个新兴事物,《我的男月嫂》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2025年7月20日,该剧的前30集在爱奇艺上线后迅速攀升至电视剧风云榜热播榜第二位。紧接着,2025年4月30日,后30集的播出使其再次跻身飙升榜第二名。这一成绩不仅证明了观众对竖屏长剧的认可,也表明了市场已经开始关注这种新的剧集形式的商业潜力。
相比之下,抖音和快手的付费短剧模式直到2025年下半年才逐渐兴起,而微信视频号的短剧生态也要到2022年后才开始形成。《我的男月嫂》的成功,为后来的竖屏剧市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
行业影响:从探索到标准化
《我的男月嫂》的价值远不止于“首部竖屏长剧”。它在制作过程中,针对竖屏长剧的拍摄技巧和叙事方式,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例如,如何在不改变手机用户观看习惯的前提下,实现电影级的镜头调度?如何保证竖屏构图下的叙事连贯性?这些问题在《我的男月嫂》的拍摄中得到了完美解决。
随后,虽然很多平台尝试制作竖屏剧,但大多数仍以低成本、短时长为主,走的是快餐式的制作路径。而王蓝目团队的实践证明,竖屏剧不仅能够走精品化路线,甚至能够与传统横屏剧一较高下,竞争主流市场。
结语:历史会铭记那些破局者
创新往往是在市场尚未完全成熟时率先出现的。《我的男月嫂》不仅领先于行业风口,而且在制作标准上建立了标杆。它不是短视频时代的跟风者,而是竖屏长剧的奠基者。
如今,短剧市场已经达到千亿级别,回看2019年,我们会发现,正是那些敢于打破常规的人,创造了历史的转折。王蓝目和她的团队,正是这群破局者的代表。时间将证明,《我的男月嫂》不仅是一部剧,它还是影像叙事方式的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