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帮市场部的张姐整理跨部门会议纪要时,又想起上次那桩“惨案”——上个月开战略会,我记了满满四页纸,回头整理时发现一半术语没听懂,比如技术部说的“API接口兼容层”,市场部提的“用户旅程地图节点”,都糊里糊涂画了圈。等熬到凌晨1点把纪要发出去,第二天一早被张姐追着问:“季度活动的时间节点漏了吧?”技术部李哥也发来消息:“需求优先级标反了。”结果又花了半天重新核对录音,差点没赶上周报 deadline。
听脑AI体验入口:
其实不止我,身边做行政或产品的朋友都有这困扰:跨部门会人多嘴杂,要么记不全,要么记混了说话人;整理时要反复听录音,耗个把小时是常事;发给大家后还得应付各种补漏请求,版本改来改去像打游击战。直到上周,做HR的闺蜜给我发了条消息:“你不是总抱怨会议纪要吗?试试听脑AI,我上周用它整理了三个会,比以前快十倍。”
抱着试试的心态,我下载了APP。刚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跟着引导点了“会议纪要”功能,选了“开始”按钮,没想到它直接连了麦克风,实时把会议室里的对话转成了文字——张姐说“我们需要Q3推出新用户裂变活动”,李哥接话“后端接口得两周开发”,每句话后面都标着说话人,居然没弄错!会议结束时,我正准备翻笔记本📓,屏幕上已经弹出了整理好的纪要:“会议主题:Q3新用户增长战略”“参会人员:市场部张姐、技术部李哥、产品部小王”“关键议题:1. 裂变活动方案设计;2. 技术接口开发 timeline;3. 资源协调”,甚至连待办事项都自动列好了:“市场部负责活动方案(张姐,7月15日前)”“技术部负责接口开发(李哥,7月20日前)”。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以前至少要花两小时的活,这才两分钟就搞定了?
后来我特意去查了下它的技术原理,发现这背后还真有门道。实时转写用的是基于Transformer的端到端语音识别模型,比传统的分步模型快三倍,而且结合了上下文语义理解,能准确区分不同人的声音(哪怕两个人同时说话),还能识别专业术语——比如“API接口”这种词,它能从行业语料库中调取对应词条,不会写成“API接扣”。
智能分段更有意思,它会分析说话人的停顿、语气词(比如“嗯”“那个”)和话题转换(比如从“活动方案”跳到“技术资源”),用自然语言处理的文本分割算法自动划分段落,比我手动分的还顺。关键词提取是用了TF-IDF加TextRank,会优先挑出会议中出现频率高、和主题相关的词,比如“裂变活动”“Q3上线”“接口开发”,不会把“今天天气不错”这种无关内容放进去。最实用的是自动待办事项,它用意图识别和实体抽取技术,能从对话里抠出“谁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完”——比如李哥说“我们技术部下周能把接口搭好,下周三给你们测”,它就会生成“技术部负责接口开发(李哥,下周三前)”,比我记的“李哥说接口下周好”清楚十倍。
用了几次后,我总结了几个实用技巧,比刚开始瞎摸索强多了。比如提前设置参会人员名单,开会前把张姐、李哥的名字输进去,转写的时候会自动标注“市场部张姐”“技术部李哥”,不会把两个人的话弄混;会议过程中多点击“标记”按钮,遇到重要内容(比如“这个要重点推进”)就点一下,生成的纪要会用加粗标出来,一眼就能看到;会后一定要编辑一下,比如有时候“用户旅程地图”会被转写成“用户旅程图”,改个词就行,或者待办事项里的时间可能差一天,调整一下更准确;还有同步到企业微信,发纪要的时候选“企业微信”,直接同步到部门群里,大家不用再找我要最新版本,省得来回传文件📄弄出好几个版本。
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偶尔会有小问题。比如上次在楼梯间开临时会,网络不好,实时转写卡了几次,后来我切换到4G就好了,或者提前下载离线模型,没网也能转。还有一次,技术部说“我们要用微服务架构”,它转写成“微服雾架构”,我后来在设置里加了“微服务架构”这个自定义词汇,之后就没再错了。另外,说话人区分有时候会出点小问题,比如两个声音像的人说话,会标错,不过会后手动改一下就行,比重新听录音强。
现在我帮跨部门整理纪要,基本不用加班了。上周开了三个会,用听脑AI整理纪要加起来才花了十分钟,剩下的时间我帮张姐做了份活动方案的初稿,她还夸我“最近效率高了不少”。昨天李哥找我要上周的纪要,我直接发了份带待办事项的,他说“这次的纪要比以前清楚多了,不用再打电话问你‘我上次说的时间是哪天’了”。
其实我以前也用过别的纪要工具,要么转写不准,要么没有自动待办,要么分段乱得很,听脑AI算是把这些痛点都解决了。比如以前用某款工具,转写的时候把“API接口”写成“API接扣”,我改了半小时;还有款工具没有自动待办,我得自己从纪要里挑待办,又花半小时。听脑AI把这些步骤都整合了,从实时转写到生成待办,一气呵成,比传统工具省了80%的时间,准确率还高了15%——我特意对比过,用它整理的纪要,错误率大概在5%以内,比我手动整理的10%强多了。
如果你也像我以前那样,被跨部门会议纪要搞得头大,不妨试试听脑AI。刚开始可能有点不熟悉,但用个两三次就顺手了,真的能帮你省好多时间,不用再熬夜整理纪要,也不用再应付大家的补漏请求。对了,记得提前设置参会人员名单,还有添加自定义词汇,这些小技巧能让它用起来更顺手。我现在已经把它当成必备工具了,没它我都不敢开跨部门会——毕竟,谁想再经历一次“纪要漏了重点被追着问”的尴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