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海外版
“滴——”一声轻响,屏幕上的能耗曲线逐渐平缓下来。在四川资阳共享铸造有限公司的能源管控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的数字记录着变化:自今年6月底西门子能源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上线以来,该生产基地平均月度能耗下降约10%。电、气、水等多种能源数据首次实现一体化采集与动态优化,一座传统铸造工厂的能源转型,从图纸走向现实。
这一变化,源于去年11月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西门子能源与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去年进博会上,西门子能源与共享集团宣布在数字化与碳管理领域深化合作。九个月后,这份协议从展台走向车间,“进博同款”项目已在共享集团位于四川资阳的生产基地投入使用。
如今,距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已不足百天。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企业商业展已签约展览面积超过33万平方米,170家企业和27家机构成为签约参展的第八届“全勤生”,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个海外展团已确认参展,加拿大、马来西亚、新西兰、挪威、秘鲁等国参展企业规模创下历史新高。瑞典、阿联酋等国将担任主宾国,吉尔吉斯斯坦首次参展。这充分体现出各方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对进博会的热情。
在参展商看来,进博效应远不止于展会期间的热度,更在于展后持续的产业融合与协同创新。
铸造行业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大户。如何在保障生产的同时实现节能降碳,是行业长期面临的挑战。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永新介绍,公司与西门子能源合作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用电看不见”到“每一度电可追溯”的转变。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电、气、水、压缩空气等能源数据,并基于算法进行动态优化与预测排产。“我们不仅要知道能耗是多少,还要知道为什么耗、怎么省。”他说。
西门子能源大中华区低碳工业集团工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秦政进一步解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核心在于数据可追溯、预测性分析和调度优化。基于能耗模型,系统不仅能精准记录各类能源消耗,还可以提前预测生产订单的能源需求,并结合峰谷电价优化排产,实现“能耗可视化—数据追溯—精准优化”的闭环管理。“下一步我们将推进碳核算与认证,未来每件出口产品都可附带真实碳足迹证书。”秦政说。
在“双碳”目标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多重政策推动下,供应链绿色转型已成为企业必经之路。
西门子能源大中华区供应链管理总监黄洁告诉记者,西门子能源一直致力于推动上下游共同脱碳。“我们每年会在中国选择300多家重点供应商,将脱碳目标纳入供应链管理。”这套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源于极端苛刻场景下验证的工业控制技术,如今已经本地化改造为开放平台,可与不同的ERP系统和工业软件互联互通。
“我们希望不仅帮助自身和核心客户实现碳中和,更把透明可信的碳数据分享给更多合作伙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绿色供应链模式。”黄洁说。
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凡认为,绿色转型不是企业“独善其身”,而是行业“共同课题”。“希望通过与西门子能源的合作,打造铸造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推动整个产业链迈向低碳未来。”
第八届进博会临近,更多“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故事正在酝酿。立邦涂料将在进博会上展示低空经济、AI智能制造、新能源电池等五大场景的系统解决方案;佳农食品将推出秘鲁有机蓝莓等新品;CASETiFY等消费品牌将借进博平台深化本土化布局……
西门子能源与共享集团的合作,是进博生态中一个缩影。从展台签约到工厂落地,从能源管理到碳核算认证,从单一企业到产业链协同……进博之约,正一步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成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注脚。(本报记者 孔德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