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帮在西班牙留学的朋友整理访谈录音,可愁坏了——要做关于当地小微企业的调研,跟两位店主聊了快两个小时,录音里混杂着咖啡馆的咖啡机声、窗外的车声,还有两个人交替说话的重叠部分。我一开始用之前常用的转写工具试了试,结果出来的文字要么把“empresa”(公司)写成“emprendedor”(创业者),要么把两位店主的话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谁在说什么。我盯着屏幕改了半小时,才整理了十分钟的内容,越改越烦躁:“这要是全部改完,得花多少时间啊?”
正在我对着录音发愁的时候,朋友给我发了条消息:“你试试听脑AI?我同学说它转写西班牙语挺准的,还能降噪。”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开了听脑AI的界面——刚开始有点不熟悉,界面上的功能按钮挺多,比如“智能降噪”“发言人识别”“情感分析”,我琢磨了一会儿,才找到“上传录音”的入口。选了朋友的访谈录音传上去,我盯着进度条,心里犯嘀咕:“真能把杂音去掉吗?”
让我意外的是,进度条刚走完,转写结果就出来了——首先,原本吵得慌的咖啡机声居然不见了,只剩下两位店主清晰的对话;然后,每句话前面都标着“发言人1”“发言人2”,一目了然,再也不用我来回听的是谁在说了;更惊喜的是,转写的内容几乎没什么错误,连“microempresa”(小微企业)这种专业词都准确识别了。我翻了翻后面的内容,居然还有个“内容摘要”,把访谈里的重点——比如两位店主的经营困境、对政府政策的看法——都提炼出来了。我赶紧给朋友发消息:“你看,这转写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比之前好多了?”她回复得特别快:“天哪,这也太省事儿了!我之前自己改了一半就改不下去了,现在有了这个,我直接就能用摘要写报告了!”
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听脑AI的“忠实用户”。除了帮朋友整理访谈,我自己学西班牙语的时候也常用它——把课堂上老师的录音传上去,转写后的文字能帮我复习没听懂的语法点;更有意思的是它的“情感分析”功能,比如老师讲“虚拟式”的时候,语气比平时更活泼,情感分析里就会标着“积极”,我就知道这部分是重点,得多花时间练。有一次我上传了一段自己跟西班牙朋友的聊天录音,转写结果里居然把我不小心说错的“hablo”(我说话)改成了“hablar”(说话,不定式),还在旁边标了个小提示:“此处可能存在语法错误,建议检查”——虽然只是个小功能,但对我学语言来说特别有用。
不过说实话,用的时候也不是完全没遇到问题。有一次我传了一段四十分钟的长录音,转写的时候卡了一下,进度条停在80%不动了。我当时有点着急,以为要重新传,结果等了大概两分钟,进度条又开始动了,最后还是顺利转完了。还有一次,我朋友用她的手机录了段杂音特别大的录音,转写结果里有几个词没识别准,但我后来帮她把录音用软件稍微调了调音量,再传上去就好了。我觉得这些小问题都不算什么,毕竟比起它给我节省的时间,根本不值一提。
现在想想,我之前怎么没早点发现这个工具呢?其实不管是帮朋友整理资料,还是自己学语言,我们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个能“懂”我们需求的工具吗?它不用我们手动敲字,不用我们反复听录音,甚至能帮我们提炼重点、纠正错误——这大概就是AI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吧。
使用时提醒你几点:上传录音的时候尽量选清晰一点🕐️的,效果会更好;如果有多个发言人,提前在设置里选“多发言人识别”,这样转写的时候会更准;要是遇到卡顿,别急,等一会儿就好了。相信我,它会帮你省去很多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