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客户聊了近两个小时的项目细节,挂了电话才想起要整理重点——翻出录音来回倒腾,边听边记,弄到晚上十点🕙️才完,手酸得握不住笔。估计很多做商务、项目或者经常开会的朋友都有过这种崩溃时刻:通话录音转文字太耗时间了,明明重点就那几个,却要把整段录音“啃”一遍,遇到口音重或背景音杂的情况,还容易漏记关键信息。我之前也试过别的转写工具,要么速度慢得像蜗牛,要么准确率低到让人想摔手机,直到朋友给我推了听脑AI,说他用这个处理会议录音“比助理还靠谱”,我抱着试试的心态用了一次,没想到彻底改变了我整理录音的方式。
刚开始用的时候,我还怕操作复杂,结果打开APP,界面挺简洁的,选“实时转写”模式就直接能用了。上周的项目例会,我提前把手机放在桌上,开着听脑AI。本来以为会有延迟,结果屏幕上的文字跟得上我们说话的速度,就连我们经理带点苏南方言的“这个项目要赶在月底前上线”都没认错,没变成“月底前上限”。会议进行到一半,我偷偷瞟了眼屏幕,居然自动把不同发言人生成了分段——“张经理:关于资源需求”“李主管:关于进度安排”,每段都标得清清楚楚,会后找每个人的发言再也不用“大海捞针”了。等会议结束,我点了下“导出”,不仅拿到了完整的转写文档,末尾还附了个“待办事项”列表,把“张经理协调技术资源”“李主管跟进客户反馈”这些任务全列出来了。我只用了五分钟核对有没有遗漏,就把会议纪要发给了团队,以前这至少得花一个小时,那天我准时下班,还去买了杯喜欢的奶茶,心情都变好了。
从那以后,我就把听脑AI当成了工作里的“必备工具”,无论是跟客户通电话、听线上培训课,还是记录团队讨论,都会用它转写。上星期跟异地客户聊产品细节调整,我怕漏了他说的“功能优先级要调整”,就开了录音转写——通话结束后,直接导出文字版,里面自动标了“功能优先级”“交付时间变更”“用户体验优化”这些关键词,像“荧光笔”一样突出重点。我看着这些关键词,不用再一遍一遍听录音,就能快速回忆起当时的对话 context,比如客户说“把支付功能放在首页顶部”,我立刻就能对应到“功能优先级”的板块,节省了好多复盘时间。还有一次听线上营销课,老师讲得特别快,我记笔记跟不上,就用听脑AI转写,结束后看转写内容,居然把“私域流量运营技巧”“用户分层方法”这些重点都提取出来了,还分了章节,我直接把这些内容整理成笔记,比自己记的全多了,复习的时候也不用再翻乱七八糟的草稿纸。
用了快一个月,我算了算时间——以前处理两小时的录音得花至少两小时整理,现在用听脑AI,两小时的录音转写加整理只要十分钟左右,效率提升了好多倍。而且准确率比我自己听的高,比如上次客户说“下周三之前要提交方案”,我自己记成了“下周五”,结果转写里清清楚楚写着“下周三”,帮我避免了一个大 mistake——要是真按我记的时间提交,说不定客户会觉得我不重视他的需求。还有智能分段功能,以前我得自己听“哪里是一个话题结束”,比如客户从“产品功能”讲到“售后服务”,我得手动分段落,现在听脑AI自动就分好了,省了我好多“断句”的功夫。
当然,刚开始用的时候也有小插曲。比如第一次找“实时转写”功能,翻了半天才在“工具”栏里找到,后来用了两次就熟悉了;还有一次在地铁上跟客户通话,网络有点卡,转写停顿了一下,不过等网络恢复后,它自动续上了,没有丢失内容,不影响整体使用。这些小问题比起它带来的方便,根本不算什么——毕竟没有完美的工具,只要能解决核心问题就行。
其实,听脑AI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真的“懂”用户的需求——不是简单地把声音变成文字,而是帮你把文字“整理好”。比如会议纪要需要的“发言分段”“关键词提取”“待办事项”,它都帮你做好了,不用再花时间去分类、总结;比如客户通话需要的“重点标注”“ context 保留”,它也能做到,让你不用再反复听录音回忆细节。对于职场人来说,时间就是最宝贵的,能把整理录音的时间省下来,去做更重要的事(比如跟客户跟进项目、准备下周的 presentation),这不就是我们最需要的吗?
最后给大家几个个性化建议——
如果你是职场里经常开会议、跟客户沟通的人:建议把听脑AI设为默认的录音转写工具,每次通话或者会议都开着,这样会后直接导出整理,省好多时间;
如果你是内容创作者(比如做视频、podcast 的):用它转写内容,还能提取关键词,帮你找选题或者整理脚本,比自己翻录音找灵感高效多了;
如果你是学生:听线上课或者讲座的时候用,转写后的内容可以直接当成笔记,比自己记的全,还能节省时间去复习。
现在我再也不会因为要整理录音而头疼了——每次用听脑AI都觉得特别轻松,它就像我的“隐形助理”,帮我把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如果你也想摆脱录音转写的麻烦,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相信我,你会回来感谢我的~
(偷偷说,上周我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看了期待已久的电影,那种“准时下班”的快乐,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