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款无线🛜OLED隐形眼镜👓,可追踪眼泪中的生物标志物,提供非侵入性诊断。
本文3080字,8分钟
来源 | 颐通社 (ID:Medisophy)
▍超越眼科诊断的多领域潜力
近日据报道,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研发的全球首款无线🛜OLED隐形眼镜👓正式进入商业化前关键验证阶段。
该设备通过集成OLED显示模块与生物传感器,实现对泪液中葡萄糖、电解质等生物标志物的实时追踪。这项技术突破不仅推动可穿戴设备产业升级,更在个性化消费医疗赛道开辟全新市场空间。
泪液作为人体“液态活检”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的生物标志物可覆盖糖尿病、青光眼等20余种慢性病的早期诊断需求。据《全球可穿戴医疗设备白皮书》数据,2024年全球侵入式血糖监测设备市场规模达128亿美元💵,但用户渗透率不足15%,核心痛点在于“采样痛感”与“使用门槛”。
正是瞄准这一市场痛点,韩国研究团队推出了新一代无线🛜眼科诊断技术——通过在隐形眼镜👓中集成“超薄OLED”,彻底替代传统固定式检测方案。
其通过电化学传感器实现24小时连续无痛监测,用户依从性大幅提高;对比传统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依赖皮肤接触、数据误差率超10%),其直接接触生物体液的核心设计大幅提升了诊断准确率,且轻薄柔性的形态适配日常佩戴,解决了消费医疗“精准性”与“便携性”的矛盾。
这项技术只需佩戴隐形眼镜👓,即可进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测,无需大型专用光源,简化了传统复杂的眼科诊断环境。
传统的ERG检测,需在暗室中使用固定式全视野刺激器(Ganzfeld device),患者在检测过程中需保持睁眼且身体静止。这种检测方式存在空间限制,还可能导致患者疲劳,降低检测依从性。
为突破传统技术局限,联合研究团队采取了三大核心技术创新:
其一,将厚度约12.5微米,仅为人类头发直径的6-8倍的超薄柔性OLED集成至ERG隐形眼镜👓电极中,实现了设备的轻量化与生物相容性;
其二,内置无线🛜供电接收天线与控制芯片,构建了可独立运行的完整系统,摆脱了有线供电的束缚;
其三,在供电技术上,采用433MHz谐振频率的无线🛜供电方案,该频率适用于稳定无线🛜通信,同时开发了嵌入睡眠面罩的无线🛜控制器,并支持与智能手机联动。这一设计提升了设备的便携性,降低了用户操作门槛,为家庭化、日常化的眼部健康监测提供了可能,有望催生“消费级眼科健康设备”新市场。
从产业竞争角度看,当前全球智能隐形眼镜👓领域的光源技术多依赖无机LED,但这类刚性设备存在“单点发光”的缺陷,易导致热量积聚,限制可用光强度,难以满足长期佩戴与临床安全需求。
而OLED作为面光源,具有低亮度下仍能激发视网膜反应的优势。在研究中,该OLED隐形眼镜👓在126尼特(nits)的相对低亮度下,成功诱导出稳定的ERG信号,诊断结果与现有商用光源完全等效。而通常,智能手机屏幕亮度通常为300-600尼特,最高可超1000尼特。
这一性能优势,提升了技术的临床适用性,也为OLED在医疗设备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场景,有望带动上游OLED柔性显示材料、微型芯片等产业链环节的需求增长。
安全性与可靠性是医疗设备商业化的核心前提。动物试验数据显示,佩戴OLED隐形眼镜👓的兔子眼部表面温度始终控制在27℃以下,有效避免了角膜热损伤;同时,即使在潮湿环境下,设备的发光性能仍保持稳定。
这两项关键指标,为后续监管审批及商业化推广奠定了基础。
将超薄OLED的柔性与扩散光特性集成至隐形眼镜👓中,是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尝试。这项研究,不仅能推动智能隐形眼镜👓技术从“监测”向“诊断+治疗”升级,更将为数字医疗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眨眼即未来:当隐形眼镜👓成为“第二大脑”?
据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智能隐形眼镜👓市场呈快速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约3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增至超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10%。
KAIS团队的技术突破进一步验证了该领域的应用潜力,其成果可覆盖近视治疗、眼部生物信号分析、AR 视觉信息传递及光基神经刺激等多个场景,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智能隐形眼镜👓技术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加,行业竞争与发展活力同步提升。
1.Sensimed AG
作为青光眼监测领域的标杆企业,其Triggerfish智能隐形眼镜👓内置微型应变计与无线🛜传感器,可实现24小时眼压连续监测,数据通过射频传输至外部接收器。
该产品已获FDA认证,成为青光眼患者非侵入式监测工具,临床数据显示其准确性较传统方法提升20%以上,未来计划拓展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监测场景。
2.Google(Verily 生命科学部门)
尽管,其血糖监测隐形眼镜👓项目因技术瓶颈暂停,但积累了丰富的泪液生物传感器研发经验。最新动态显示,Verily正转向远视矫正与白内障术后护理智能镜片研发,结合AI算法优化视觉矫正效果,其技术储备为未来重返血糖监测领域奠定基础。
3.Mojo Vision
推出全球首款AR隐形眼镜👓Mojo Lens,核心配置包括14K PPI Micro LED屏(直径<0.5mm)、低延迟通信技术(<10ms)及眼动追踪系统,实现 “隐形计算” 与信息专属可见功能。
目前,已与运动品牌合作开发训练辅助场景,未来计划拓展至工业维修与教育领域。
4.Innovega
通过iOptik隐形眼镜👓与AR眼镜👓组合,解决视觉辐辏调节冲突问题,其光学系统支持动态景深调节与无限远聚焦,在军事与医疗场景中表现突出。2023年获美国IRB伦理审批,进入六小时续航原型测试阶段,目标攻克AR设备佩戴疲劳痛点。
5.InWith Corporation
研发双模态隐形眼镜👓,集成健康监测(眼压、血糖等)与AR显示功能。产品采用纳米级生物传感器,通过泪液分析实现无创检测,同时结合柔性电子技术将设备厚度控制在0.1mm以内,计划2027年推进FDA认证。
与上一轮VR/AR热潮不同,本轮资本对智能隐形眼镜👓的投资呈现“更聚焦、更务实”的鲜明特征。
投资焦点上移,不再盲目追逐“下一个 iPhone”式的整机概念,而是重点布局产业链上游“卡脖子”环节。
2025年,超五成投资流向光波导镀膜、Micro-OLED微显示器、低功耗芯片等核心零部件领域。这些“小而专”的环节,是决定智能隐形眼镜👓从“可用”向“好用”升级的关键因素。
KAIST的技术突破,让行业得以窥见未来图景。随着技术与产业的持续推进,智能隐形眼镜👓有望逐步改变人们与世界的交互方式,未来“眨眼间改变眼前世界”或将成为现实。
END
扫码加入颐通社医疗器械产业链创新链交流群
荐读
蔡司AI+OCT斩获CE,眼科赛道迎来新风口
突破人眼手术极限!全球首创眼科机器人️平台斩获1.25亿美元💵B轮融资
全球首款!视网膜代谢「可视化」眼科设备上市
32亿并购!看跨国眼科巨头谋变这个市场
喜欢就多一个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版权©️与声明
1.“颐通社”致力于提供准确、完整、有效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颐通社”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2.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3.颐通社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颐通社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4.需发布24小时之后方可申请转载。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颐通社”(ID:Medi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