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转移驱动癌症转移的新机制(线粒体的移动)

线粒体转移驱动癌症转移的新机制(线粒体的移动)

肿瘤微环境中的神经浸润已被证实与癌症进展密切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最新发表于《Nature》的研究揭示,神经元不仅通过信号分子调控肿瘤行为,更能直接将自身的线粒体转移给癌细胞。这一发现首次明确了神经-癌细胞间的“能量支援”途径,为阐释肿瘤代谢可塑性和转移潜能提供了全新视角。

发现:癌症相关神经元通过线粒体转移,显著增强癌细胞的代谢可塑性,促进其转移能力。机制:

  • 癌细胞可诱导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为成熟神经元。
  • 分化后的神经元线粒体数量显著增加,并通过隧道纳米管将线粒体直接转移至邻近癌细胞。
  • 转移的线粒体功能完整,能恢复癌细胞的氧化磷酸化(OXPHOS)能力,增强其抗应激和干细胞特性。

新技术:

  • 开发了名为MitoTRACER的遗传报告系统,可永久标记并追踪获得神经元线粒体的癌细胞及其后代。

图1:MitoTRACER用于细胞间线粒体转移的谱系追踪。

临床证据:

  • 人类前列腺癌样本中,靠近神经的癌细胞线粒体含量显著更高。
  • 通过**肉毒杆菌毒素(BoNT/A)**化学去神经处理后,癌细胞线粒体负荷显著降低,提示神经在维持癌细胞线粒体含量中的关键作用。

动物实验:

  • 在小鼠乳腺癌和黑色素瘤模型中,获得神经元线粒体的癌细胞在转移灶(尤其是脑和肺)中显著富集,提示其在转移过程中的选择性优势

意义:

  • 揭示了神经-癌细胞间线粒体转移这一新型代谢支持机制,为理解肿瘤神经依赖性和开发抗转移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特别声明:[线粒体转移驱动癌症转移的新机制(线粒体的移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99岁新四军老战士全身留下17处枪伤!(新四军老战士名单 名册)

99岁新四军老战士全身留下17处枪伤。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4载烽火连天,无数英烈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浇铸起民族精神的丰碑。今年99岁的于健老人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曾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全身上下留下

99岁新四军老战士全身留下17处枪伤!(新四军老战士名单 名册)

27岁刘昊然斩获金鹿影帝,演艺之路再攀高峰(刘昊然2019)

从菜鸟侦探到直面人性暗黑的成长线,刘昊然用微表情织了张演技进化网——当观众还沉迷"昊然弟弟"酒窝杀时,人家早悄悄修炼成"眼技派"了!最绝的是《解密》里那个为角色

27岁<strong>刘昊然</strong>斩获金鹿影帝,演艺之路再攀高峰(<strong>刘昊然</strong>2019)

2025暑期剧集三大关键词:控糖、向实、缺位(暑期新剧)

二来是高分剧越来越稀缺,尤记得去年此时犀牛君还在感慨豆瓣评分在8分以上的剧集仅有两部,而到了今年同一时间节点才发现,今年暑期竟然连一部“8分剧”都找不到,口碑相对较好的两部剧是《凡人修仙传》和《扫毒风暴》、…

2025暑期剧集三大关键词:控糖、向实、缺位(暑期新剧)

认识身边的毛细现象(认识身边的毛细小物体)

毛细现象(Capillarity),又称毛细管作用,是指液体在非常细的管道(毛细管)或多孔材料中,无需外力帮助,甚至对抗重力,自动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这是因为在极细的管道中,液体的表面张力(内聚力的体现)和…

认识身边的毛细现象(认识身边的毛细小物体)

苑举正介绍九三纪念包内物件 承载历史与情感的珍贵记忆(苑举正是什么样的人)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苑举正踏上北京土地时,一句“越是有人不敢来,我们越要来”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苑举正介绍九三纪念包内物件 承载历史与情感的珍贵记忆(苑举正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