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快7岁了,但仍然没长大。
2025年9月4日,华为举办Mate XTs非凡大师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推出新款三折叠手机华为Mate XTs非凡大师,于9月4日开启预售,起售价17999元。
而在差不多一年前,抢跑“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的柔宇,已被正式裁定破产。
然而,这一轮此消彼长,在智能手机的江湖里,却并没有引发更多的涟漪。
科技市场独立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报告称,预期全球2024年至2028年折叠屏手机将会以26.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达5300万,占全球大盘4%。
高增长确实可观,但5年内,在大盘占比仍不会超过5%的预测,则让折叠屏手机的未来阴霾重重。
折叠屏手机,还有未来吗?
01 折叠,亮肌肉的大秀场!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发布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
正如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在发布会后给全体员工的公开信所言,“历史会证明,柔派的诞生将开启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但历史也无情地证明了,这个全新的时代,和柔宇无关。
与历史上无数次科技创新相似,成为先驱往往也代表着成为先烈。
媒体报道,柔派上市近一年间,天猫旗舰店的销量约为200台,且退货率和维修率双高。
真正引爆眼球的是华为,2019年2月,第一代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的亮相,狠狠地在全球科技界秀了一把肌肉。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柔性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相较于供应户外广告、舞台会议这些B端商用场景,以折叠屏手机为代表的大众消费市场还是一片荒芜。
但华为在折叠屏手机上的亮相,则让业界开始正视这一领域,和柔宇最大的不同在于:
柔宇是小而美品牌,更像在资本市场上说概念,而华为则是全球知名品牌,出手就必须“能用”。
一时间,大厂齐齐跟进,唯恐产品序列中缺少折叠屏手机而让消费者认为创新乏力、科技含量不足。
2022年4月,随着vivo发布vivo X Fold手机,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头部厂商中除了苹果已经全部入局折叠屏手机赛道。
随后2年间,各主流厂商折叠屏手机产品迭代均已达到至少3款。
尤其是国产厂商,更是把折叠屏手机看作是冲击高端、挑战苹果地位的重点品类。
哪怕是苹果,每年也会时不时被“爆料”一些苹果折叠屏手机最新“传闻”,来刷一波存在感。
最猛烈地进击发生在2023年,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度全球有17款折叠屏新机发布。
尤其是国产手机厂商们,有的已经不满足一年一迭代,荣耀更是一年连发三机,并成为为数不多能够完成内折、外折、小折三大折叠屏全形态布局的玩家。
然而,转折点也悄然出现,从2024年开始,不断有爆料宣称折叠屏的寒冬:Top5手机厂商有一家目前已经暂停折叠屏项目的开发,有两家目前已暂停小折叠屏项目的开发……
2024年9月,当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以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全球最大的折叠屏手机、全球最薄的折叠屏手机这“三个最”亮相折叠屏秀场之时,迎来了掌声,也迎来了社交网络上各种玩坏了的梗。
毕竟,早在2025年1月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TCL就放出了三折叠屏幕和卷曲屏幕的手机概念。
但市场也就是感叹一句:原来还能这么叠。
折叠屏手机,作为话题,仍然吸睛。
作为厂商肌肉,依然戏精。
但作为一个产品类别,却很难吸金。
02 手机,真的需要折叠吗?为什么要一台折叠屏手机?
怎样去折叠才有用?
折叠,到底有什么用?
在很多讨论中,手机是否需要折叠,往往聚焦在这“灵魂三问”之中。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指向一点🕐️:有用吗?
横向内折、横向外折、竖向折叠,乃至更为惊艳的三折叠屏手机,都在不断地颠覆着用户对屏幕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在垂直细分着市场。
相对于直板手机的通用属性,折叠屏手机采取的不同折叠方案,都有相对精准的潜在消费者群体。
中国手机厂商对折叠屏重视起来是从2025年开始的。
小米、荣耀、OPPO在那一年分别发布了各自的第一款折叠屏产品,随后,vivo也加入折叠屏的竞争。
竞争带来了创新的动力,而按折叠方式来区分,又大体可划分为横向大折叠机和纵向小折叠机两个大类。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与消费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折叠屏手机无论从实际份额还是潜在消费者的未来购买意愿看,横折形态都是绝对主流,但竖折的时尚属性确实也吸引了更多新转化用户和观望者的关注。
同时,该报告还指出,对比2023年来看,厂商在折叠屏手机重点深耕横折之外也在积极探索竖折市场,希望吸引更多圈层用户,特别是围绕女性♀️群体,竖折手机中主打外观轻捷时尚、突出拍摄功能的小机型陆续涌现。
不得不说,恰恰是小折叠机的出现,才让一度被视为大而无用的折叠屏手机,真正被各大厂商所青睐:高端,原来还可以不太贵。
较于大折叠机万元起步的售价,小折叠机的身段甚至可以放低到中端直板机的价格区间中,如努比亚和摩托罗拉等厂商,甚至推出了两三千元低价折叠屏手机。
这让折叠屏手机从技术上“遥遥领先”的可望而不可即,变成价格上“很接地气”的可考虑拥有。
只是,问题依旧,折叠屏的用处到底在哪?
最初,折叠屏手机品类定位与核心市场聚焦高端商务人群,把折叠屏当作手机和平板的混搭。
小折叠出现后,又针对女性♀️白领开启了时尚设计的走向。
然而,消费者弄个折叠屏到底有什么用,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答。
在许多调查分析中,消费者购机的潜在消费意识,依然是社交货币的驱动。
这只是消费痒点,而非痛点,根本无法与昔日iPhone打开智能手机无尽想象空间的颠覆式创新所媲美。
手机,真的需要折叠吗?
这个问题,还是无解。
03 翻车,韩流意外帮国货!折叠屏手机从秀场杀入快车道,源于一场意外,让原本没人看好的小折叠,一夜成为香饽饽。
2025年,是小折叠手机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媒体报道,彼时由于量产问题,三星的大折叠手机Galaxy Fold表现不尽如人意,为了找回场子,三星将竖折改为横折,发布了小折叠Galaxy Z Flip。
结果很意外,小折叠手机开售30分钟便全网售罄,这一成功激发了整个手机产业进军折叠屏手机的勇气。
与此同时,折叠屏技术多次迭代后关键技术走向成熟,过去的一些弊端如绞索、屏幕的耐用性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良品率的显著提升,为厂商提供了更大的降价空间。
有机构预计,未来折叠屏手机的主流价格有望降到5000至8000元。
另一个意外则发生在2022年末。
彼时,热播韩剧《黑暗荣耀》引发全球轰动。
剧终,反派核心人物朴妍珍让观众恨得牙痒痒,但也不得不佩服她的时尚品位,所用的东西往往精致非凡,比如手上拿的就是一款三星折叠屏手机。
该款手机的高频出镜和其暗示的奢侈电子消费品形象,既有科普效果,也有营销推力,都助推了这一品类的销量。
昔日,韩国影视剧帮助韩国化妆品、文旅目的地出圈的往事,在折叠屏手机上再次上演。
只是,这一次,真正抢到风口的却是中国手机厂商。
2025年中国市场折叠屏销量超100万部。
2022年销量接近300万部。
2023年8月底,销量就已超过300万部。
而到2023年底,IDC数据显示,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00.7万台,同比增长114.5%,其中小折叠销量为223.52万台,销量最高的OPPO达到81.1万台。
为何韩流引爆的风潮,最终成为国产手机的垫脚石?
在于国产手机更懂得变通。
Counterpoint Research高级分析师Jene Park曾称,中国厂商频繁的折叠屏产品发布(以及伴随产品发布的营销效应)正改变中国消费者对可折叠产品的看法。
基于此,中国消费者可以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市场更容易、更频繁地获得各种可折叠产品。
各种可折叠产品的不断发布,被认为是中国可折叠市场相对于其他市场持续显著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全球智能手机存量竞争的背景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折叠屏手机市场。
同时,更为精准的消费心理把握,则是制胜的关键。
如小折叠的受众核心目标用户是来自一线城市的18-29岁女性♀️。
相较于男性♂️更关注手机配置,女性♀️更在意手机颜值,甚至不少女性♀️就是冲着小折叠屏手机的高颜值去买,通过将小型折叠手机塑造为时尚配饰和个性表达的工具,成为一种选择。
于是,华为Pocket2基于女性♀️对珍珠的情有独钟,推出大溪地灰。
荣耀Magic V Flip基于女性♀️对水晶鞋、钻石、亮片的青睐,和国际时尚大师Professor Jimmy Choo周仰杰博士合作,以水晶鞋为设计灵感打造荣耀Magic V Flip高定款。
小米MIX Flip则提供了随身拍配件供选择,例如米家口袋打印机🖨️等,组合到一起化身为“所拍即所得”的“拍立得”,便携的属性和较低的成本让它吸引了不少女性♀️用户购买MIX Flip,在小红书等平台爆红。
此外,OPPO、vivo、荣耀外屏中推出养宠功能,华为Pocket2则打出差异化的紫外线检测功能并将其置于外屏中。
只是,问题依然不可回避。
荣耀CEO赵明透露,折叠屏手机销售量只有在百万台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荣耀在折叠屏领域历史累计亏损已达到二三十亿元。
换言之,2023年的中国市场,没有一款小折叠手机是盈利的。怎么破?
04 硬伤,内外交困悬一线!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中短篇小说《北京折叠》,描述了作家郝景芳担忧的阶层割裂的未来。
而在折叠屏手机身上,这种阶层折叠已经极为明显。
过于高端,而高端并不热衷,成为折叠屏手机无论怎么折叠都难以回避的事实。
IDC就在报告中提到,折叠屏手机缺乏更多的使用场景,产品价格和使用体验相比直板产品并无绝对优势,使得折叠屏手机的使用人群暂时难有更大突破。
为何会如此?
折叠的意义并没有找到。
用户到底要体验什么?
在众多用户的反馈中,折叠屏手机的不耐用性、屏幕折痕、机身厚重等问题屡见不鲜,尤其是屏幕抗划痕能力的薄弱和铰链故障率的偏高,成为许多潜在用户心中的痛点。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折叠屏手机作为日常主力机的适用性,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美丽废物”或“科技玩具”的戏谑,大多数用户仅将其视为备用机使用。
折叠屏手机一旦出现故障,其高昂的维修成本往往让用户望而却步。
社交平台上,一位荣耀V Purse用户表示,“折叠屏实在是太脆了”。因为手机有印子和划痕,想要换膜就会有破坏屏幕的风险。后期要换屏,价格直接飙升到了2700元。
尤其是在五环外,专业维修服务的稀缺更是直接劝退消费者。
小城没处修,这种昔日困扰豪车的售后难题,如今同样成为折叠屏手机下沉市场的关键难题。
与此同时,折叠屏还有许多内伤,尤其是应用适配。
以荣耀MagicVFlip为例,荣耀方面称,已完成40余款APP的外屏适配,这些应用覆盖了用户日常80%的使用场景。
只是,40余款应用,对于应用商店里的海量产品而言,又算得了什么!
甚至有安卓开发工程师直言,适配小折叠屏手机,具体设计和需求带来的工作量并不是很大,但在公司产品总监看来,这些机型本就出货量较低,分流到自家应用上流量则更低,不划算。
05 未来,功能机是硬通货!智能手机时代,引发了一种误读,即功能机已成为过去式。
事实上,智能手机同样是功能机,打破了只有通信功能的功能机的藩篱,而让手机的功能场景扩展出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折叠屏手机,作为智能手机的一个垂类,其目前的小众化根源,则恰恰在于其功能场景和直板机并无本质区别。
反观当下大有取代折叠屏手机“颠覆”地位的AI手机,尽管还没有真正呈现出独家功能价值,但人工智能带来的联想又超脱了智能手机既有的功能边界。
哪怕在“AI”这一关键点上,iPhone也未能给出足够多的惊喜。
但AI功能的市场刺激却是显而易见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支持 AI 的智能手机对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贡献率为6%,较2023年四季度的1.3%实现大幅增长。
其中,高端智能手机(批发价>600美元💵)占该季度支持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手机销量的70%以上。
可以预见,随着折叠屏相关技术的不断普及和破题,折叠屏手机的价格难题会在不远的未来得到解锁,价格的下探和机型的多样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由此,以使用场景为主的体验难题则成为制约其成为高端直板机平替、进一步获得下沉市场的关键难题。
一个在业内引以为核心突破口的思路是让折叠屏手机成为生产力工具,如便携式笔记本📓电脑💻️那样。昔日平板电脑想要取得这种平替,但受限于系统和性能而无法达成。
折叠屏手机能否超脱于手机属性,成为融合不同设备场景体验优势、搭载创新突破功能的“超级终端”,则在问世之初,业界所给予的关键期待。
尤其是大屏折叠这一类型中,随着三折叠屏手机的出现,隐然有了平板电脑的“屏幕属性”,也由于系统限制的解锁而出现分任务系统而具有了一定的电脑特征。
尽管仍然无法达成同时期主流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性能指标,但按照摩尔定律的演进,依然让移动端设备有望无限接近之。
只是,同时也会伴随着散热效果、电池续航方面等困扰便携式笔记本📓电脑💻️之类生产力工具的难题存在。
轻薄、续航与性能,作为移动端设备暂时难以破解的“不可能三角”。
能否在折叠屏手机上达成微妙的平衡,成为生产力工具的平替,或许将成为未来从小众市场中走出来的关键。
但不得不说,即便如此,以当下便携式笔记本📓电脑💻️不断衰落的市场占有而言,这一功能定位所能带来的市场潜力依然有限。
除非,再解锁一两个消费者痛点,让折叠屏手机成为多功能“瑞士军刀”,这就需要厂商们脑洞大开、不断试错和技术迭代了。
刊载于《创意世界》杂志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