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功能组件(升降与避雷)
升降杆体:多节伸缩式金属杆,材质多为铝合金或镀锌钢,轻便且抗腐蚀。10米规格一般分3-4节,节与节之间通过导向套、锁止机构配合,确保升降顺畅且锁定牢固。部分高端型号会在杆体表面做防腐涂层(如镀铬、喷塑),延长户外使用寿命。
电动升降配件(若为电动型):包含直流电机(或步进电机)、减速齿轮箱、传动丝杆(或链条)。电机通过齿轮箱减速后驱动丝杆/链条,带动杆体伸缩;需搭配电机控制器,实现升降启停、限位保护。
手动升降配件(若为手动型):包含手摇曲柄、蜗杆蜗轮传动机构(或棘轮棘爪),通过人力转动曲柄带动杆体升降,结构更简单,适合无电源场景。
接闪器:位于升降杆顶端,是直接接收雷电的部件,材质多为纯铜或铜合金(导电性能优异),形状常见“尖顶式”或“球形优化式”(后者可减少尖端电晕,降低误触发),尺寸需符合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通常长度15-30cm。
二、雷电泄流组件(引导雷电入地)
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导电体,需与升降杆体电气连通(部分设计中,金属升降杆本身可兼做引下线,需确保杆体各节接触良好,无绝缘间隙);若单独配置,多为铜缆或镀锌钢缆(截面积不小于25mm²,符合防雷接地导体载流量要求)。
接地装置:
接地极:通常为1.5-2米长的镀锌钢管/铜棒,需垂直打入地下,数量根据土壤电阻率确定(一般1-3根,土壤电阻率高时需增加)。
接地母线:多为镀锌扁钢(40mm×4mm)或铜排,连接接地极与避雷针的接地端子。
接地端子:固定在避雷针底座或升降杆底部,用于引下线与接地母线的可靠连接(需做防腐处理)。
三、结构支撑与固定组件
支撑结构:
车载/移动型:包含金属支架(固定在车辆后备箱/底盘)、可折叠支撑腿(3-4条,展开后增强稳定性,支撑腿底部需有防滑垫或地锚孔)。
固定型:采用三角支撑架或地钉固定,确保避雷针在不同地形上都能保持稳定。
导向与锁止机构:
导向套:安装在每节升降杆的衔接处,材质为工程塑料或黄铜,减少杆体伸缩时的摩擦,确保垂直升降。
锁止装置:分为手动锁(如插销、旋钮)和自动锁(如弹簧卡扣、电磁锁),杆体升至指定高度后锁定,防止意外下滑(10米杆需至少2处锁止点,确保安全)。
四、安全防护组件
绝缘防护件:若避雷针用于带电设备周边(如变电站、通信基站),需在升降杆底部或底座处配置绝缘垫/绝缘套(材质为硅橡胶或环氧树脂,绝缘等级不低于10kV),防止接地不良导致的跨步电压触电;电机接线处需有绝缘端子,避免电线短路。
限位开关:电动升降型必备,分为“上限限位”和“下限限位”(安装在升降杆内部或驱动装置上),当杆体升至10米上限或降至最低点时,限位开关触发,切断电机电源,防止电机过载或杆体损坏。
接地电阻测试端子:部分高端型号会在底座处预留测试端子,方便定期检测接地电阻(防雷要求接地电阻需≤10Ω,特殊场景≤4Ω),无需拆卸接地母线即可用接地电阻仪测试,简化维护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