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界,北大张铭教授的名字如雷贯耳,尤其是她的实验室在国际顶会上两度获得最佳论文的辉煌成绩,令人瞩目。2014年,她的团队在机器学习顶会ICML上斩获唯一的Best Paper,这是中国大陆学者的首次突破。而在2025年,张铭教授与『DeepSeek』合作的原生稀疏注意力模型(NSA)再次夺得ACL最佳论文,展示了她团队在长文本处理领域的领先地位。
张铭教授的实验室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高地,更是创业者的摇篮。她的许多学生在获得科研奖项的同时,也成功创办了如安克创新和天眼查等企业。安克创新的创始人阳萌,从本科开始就参与实验室的科研,最终在消费电子领域崭露头角,身价已达数百亿。而天眼查的创始人柳超,凭借在张铭教授课题组的扎实基础,成功实现了商业价值的转化。
这种科研与创业的双重培养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生。张铭教授还将科研教育拓展到高中生,参与中国科协「英才计划」,让中学生也能在实验室中参与研究,发表论文。例如,覃义方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发表了多篇CCF-A类论文,展现出非凡的科研潜力。
张铭教授的教育理念强调科研思维的重要性,她认为科研不仅仅是写论文,更是一种思维训练。她在课堂上教授的《科技创新与创业》课程,结合技术讲座和创新思维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这种系统化的培养,学生们能够在科研和创业之间自如穿梭,勇于挑战未知的领域。
在张铭教授的引领下,实验室的学生们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更在创业上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这种独特的人才培养路径,既能诞生改变大模型底层架构的论文,也能孵化出身价数百亿的创业公司。或许,下一代改变世界的思想,正在这间实验室悄然萌芽。张铭教授常说,科研突破就是「尖顶破天」,这一理念也在她的教学和科研中得到了完美体现。通过这种科研与创业的结合,未来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正在这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