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做会议纪要的时候,真的踩过好多坑。比如上个月开跨部门会议,我们组的四川同事用方言说了一堆关于项目进度的内容,以前用的某款热门工具转写出来全是“啥子情况”“搞快点”之类的碎片,我得反复拉录音进度条,把耳朵贴在手机上听,整整花了两个小时才理清楚他到底说的是“下周要完成客户需求调研”还是“下周三之前提交调研报告”。那天晚上加班到九点,我坐在工位上盯着电脑屏幕,突然就想:“难道做纪要就没有不费劲的办法吗?”
还有一次和外国客户开英文会议,对方的口音有点重,用之前的工具转写出来的内容全是“ We will do the thing next week”这种病句,我得逐句核对原文,再翻译成通顺的中文,差点没赶上给领导交纪要的 deadline。更烦的是,每次整理完纪要,还要手动分议程、标行动项、找负责人,有时候漏了一个点,还得再翻一遍录音,简直是恶性循环。
后来朋友给我推了听脑AI,说它“方言和英文转写都特准,还能自动整理结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了一次,结果真的惊到我了。上周开销售团队会议,我们组的东北同事用一口大碴子味儿说:“这事儿得赶在月底之前搞定,不然影响下个月的进度。”听脑AI转写出来的内容居然是“此事需在本月底前完成,否则将影响下月进度”,连方言里的“搞定”都转换成了正式的纪要用语,我当时盯着屏幕,半天没反应过来——这也太准了吧?
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听脑AI的“忠实用户”,不管是内部会议还是客户沟通,都用它做纪要。让我最惊艳的是它的“智能内容分析”功能,上个月开Q3战略会,整整三个小时,所有人都在七嘴八舌地讨论,我要是用以前的工具,得把转写内容从头读到尾,才能找出重点。但听脑AI居然自动帮我提炼了主题“Q3业务重点调整”,分了四个议程:回顾Q2业绩缺口、讨论新业务方向、分配部门任务、制定落地时间表,甚至连每个议程下的关键结论都列出来了——比如“Q2业绩未达标主要原因是线下渠道客流量下降”“Q3重点推进线上直播带货业务”。
更绝的是,它能自动识别行动项,比如销售总监说“我下周把直播方案给大家看”,听脑AI直接标了“销售部提交直播方案( deadline:下周三)”,还把负责人和 deadline都写得清清楚楚。那天我整理纪要只用了15分钟,比以前快了整整70%,下班的时候还能赶上和朋友吃晚饭。
还有一次帮同事整理线上课程笔记,她报了个数据分析的课,每次上课都要边听边记,手忙脚乱的,笔记记了一堆,回头看的时候全是碎片。我让她用听脑AI转写,结果它不仅把老师的讲课内容准确转写了,还自动总结了重点:“数据分析的核心步骤:明确问题→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呈现结果”“常用工具:Excel(函数、数据透视表)、Python(Pandas、Matplotlib)”“案例:某电商平台通过用户行为数据优化推荐算法,提升了20%的转化率”。同事看完说:“这比我自己记的笔记清楚一百倍!”现在她每次上课都开着听脑AI,下课直接导出结构化笔记,复习的时候一目了然。
说到这里,我得实话实说,听脑AI也不是完美的。有次我在地铁上开远程会议,网络信号不好,转写速度慢了点,大概延迟了十几秒,不过等我走到信号好的地方,它又恢复正常了。还有一次,同事说“我尽量下周完成”,它自动生成的行动项是“完成XX任务( deadline:下周)”,我觉得“尽量”这个词有点含糊,就改成了“争取下周完成XX任务”,不过这比我手动找行动项强太多了。
比起我之前用过的其他工具,听脑AI的优势真的很明显。比如某款工具,方言转写准确率只有80%,我得花好多时间修改;某款工具虽然能转写,但没有智能分析,我还是得手动分议程、找行动项;还有某款工具,实时处理延迟太高,开会的时候根本没法同步看转写内容。听脑AI不一样,它把高精度转写、智能分析、结构化生成、便捷协作都整合在一起了,刚好解决了我做纪要的所有痛点。
现在我做会议纪要,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头疼了。打开听脑AI,点击“开始转写”,不管是普通话、方言还是英文,它都能准确识别;会议结束后,直接导出结构化纪要,稍微调整一下就能发给团队;平时想找以前的纪要,打开云端存储,输入关键词就能快速找到。我算了一下,用听脑AI之后,我每周至少能省5个小时的整理时间,这些时间我可以用来做更重要的事,比如和客户沟通、优化工作流程。
如果你也像我以前一样,做会议纪要的时候总觉得“麻烦”“费时间”“ accuracy不高”,不妨试试听脑AI。它可能不是完美的,但绝对是我用过的最顺手的纪要工具——毕竟,能把“痛苦的整理过程”变成“轻松的10分钟任务”,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