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邵鼎
本报讯 省经信厅日前公布2025年首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典型案例名单,这也是我省首次公布该类名单,我市共有11个优质案例成功入选,数量居全省第4位,覆盖AI质检、智能服务、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现出“AI+制造”深度融合的湖州力量。
今年以来,我市加速布局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赛道,出台《湖州市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以政策为引领、以场景为抓手,系统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目前,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已达114亿元,集聚核心企业105家,初步形成覆盖算力服务、数据服务、算法模型和智能终端的全链条产业基础。
据悉,全市已有超过50家制造业企业在计划排程、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开展人工智能应用。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适用于卷料搬运的智能重载搬运『机器人』️”成功入选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该公司与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具身智能复合『机器人』️“诺宝Ⅱ号”上月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惊艳亮相,凭借精准切入高温高压、强腐蚀等危险作业场景的能力,已获得下游客户的联合开发及采购意向。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市依托物流装备、『新能源』汽车、家居电器等产业基础,聚焦细分领域,打造“小而精、专而强、硬带软”的人工智能特色路径。目前,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等8家研发机构已研发出50余项人工智能成果,涵盖无人叉车、探测『机器人』️等多个产品。吉利、德马科技等企业也纷纷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大在智能驾驶、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研发投入。
根据规划,我市将围绕建设“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之城”总目标,推进“规模翻一番、五年破500亿”的产业计划,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北斗智驾、智能消费终端、『芯片』软件4条主赛道,深度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