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人形『机器人』️行业需求报告:人形轻量化大势所趋,镁合金&以塑代钢是核心
报告共计:40页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成行业新风口,镁合金与工程塑料成关键突破口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步伐不断加快,而轻量化已成为制约其性能提升与场景落地的关键因素。近期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通过原材料替换实现轻量化,正成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路径,其中镁合金与高性能工程塑料(如PEEK、PPS、PPA)凭借独特优势,逐渐成为替代传统铝合金、不锈钢的主流选择,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市场实际产品迭代来看,轻量化趋势已十分明显。优必选Walker系列中,2025年发布的Walker C在身高增加33厘米的情况下,重量较此前的Walker X降低20公斤;天工『机器人』️的天工Ultra整机重量55公斤,较天工1.2MAX减轻5公斤;特斯拉Optimus更是从初代Gen 1的73公斤降至Gen 2的63公斤。这些头部企业的产品升级,直观展现了轻量化对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性。
轻量化之所以成为行业焦点,核心在于它能有效解决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多重“痛点”。与人形『机器人』️不同,工业『机器人』️多固定在特定场景工作,对重量敏感度较低,但人形『机器人』️需模拟人类灵活移动,自重过高会直接影响其灵活度,难以满足精密制造、家庭服务等精细化场景需求。同时,过重的机身会让关节处电机与零部件承受更大负载,不仅导致电机发热严重,还会加速零部件磨损,缩短『机器人』️使用寿命。
续航问题更是制约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关键。受限于体积,人形『机器人』️搭载的电池包容量远小于『新能源』汽车,当前多数产品续航仅2小时,无法覆盖商场导购、工厂巡检等长时间作业场景。而轻量化带来的能耗降低效果显著,例如卓益得人形『机器人』️通过减重40%,将续航时间提升至6小时,大幅拓展了应用边界。
在实现轻量化的多种路径中,结构优化、零部件性能提升与原材料替换是三大主要方向。结构优化通过集成化设计、仿生设计等减少零部件数量,比如天工Ultra对腿部连杆等承力结构进行材料分布优化,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自重;零部件替换则依赖更高性能的电机,以更小体积输出更大功率。不过,从短期落地效率与成本效益来看,原材料替换被认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传统人形『机器人』️常用铝合金作为轻量化材料,但随着技术发展,镁合金凭借更优的综合性能脱颖而出。镁合金密度仅为铝合金的2/3、钢材的1/4,减重效果显著,同时具备出色的电磁屏蔽效能与散热效率——其电磁屏蔽能力较铝合金提升约30%,能更好保护『机器人』️内部电路免受干扰,这对依赖精密电子元件的人形『机器人』️至关重要。
过去,镁合金因耐腐蚀性差、加工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在汽车等领域应用受限。但如今,半固态成型技术的突破解决了这一难题。该技术利用金属液固共存状态的特性进行加工,能大幅降低镁合金内部孔隙率、提高致密度,让镁合金产品耐腐蚀性显著提升。在中性盐雾测试中,新型半固态镁合金素材的耐蚀性优于压铸ADC12铝合金,且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压铸铝合金相差无几,完全能满足人形『机器人』️使用需求。
成本方面,镁合金的优势也逐渐凸显。自2022年起,镁锭价格持续下行,2024年9月以来始终低于铝价,2025年上半年铝价均价2.03万元/吨,镁锭仅1.78万元/吨。从供给端看,中国是全球镁原材料供应大国,2024年镁锭产量占全球95%,充足的供应为镁合金价格稳定提供保障。经测算,当前镁铝价格比约0.878,远低于1.2-1.3的性价比临界点,生产相同产品时,镁合金加工后成本较铝合金低31%左右,在建筑模板等领域的终端应用中,镁模板成本也显著低于铝模板。
除镁合金外,高性能工程塑料掀起的“以塑代钢”革命,也为人体『机器人』️轻量化提供新选择。这类材料密度极低,同时具备优异的机械强度、韧性与稳定性,在特定场景下可替代金属部件。
PEEK(聚醚醚酮)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分子结构特殊,韧性、刚度与抗疲劳性可与合金媲美,能长期承受高负荷且不产生残余损伤,即便在299℃高温下仍能保持出色强度,同时绝缘性能稳定,适合制造人形『机器人』️的关节轴承、减速器齿轮等核心部件。目前,国内企业在PEEK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加速,部分企业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打破国外厂商垄断,为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PPS(聚苯硫醚)则被誉为“塑料黄金”,具备优异的耐化学性、耐热性与电绝缘性能,介电常数和介电强度低,且对频率、温度敏感度低,适合制作电机端盖、传感器外壳等部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PPS用量已从传统汽车的700克提升至2500克,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其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从市场格局看,全球PPS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国内企业产能与技术不断突破,2020-2023年国内产能自给率从45%提升至64%,为行业应用提供支撑。
PPA(耐高温尼龙)硬度大、强度高,弯曲模量和抗拉强度优于普通尼龙,能耐受200℃持续高温,同时耐化学腐蚀性强,可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结构支架、连接器等部件。2023年全球PPA市场规模达86.04亿元,中国市场34.57亿元,预计2024-2033年全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8.8%,汽车与电子领域需求深化,叠加人形『机器人』️产业拓展,将推动PPA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性能工程塑料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例如,特斯拉Optimus Gen2手臂采用连续碳纤维增强PEEK复合材料,较传统铝合金、不锈钢重量减轻70%,助力整机减重10公斤;科盟创新用PEEK材料打造的谐波减速器,重量较传统产品降低61%。随着技术成熟与产能扩大,工程塑料有望为人体『机器人』️带来十亿量级的市场空间。
当前,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已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镁合金与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正打破行业发展瓶颈。未来,随着材料工艺持续升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制造、家庭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人们生活与社会生产带来深刻变革。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40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