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去年底面临一个挺头疼的问题——每周12场以上的跨部门会议,光整理纪要就要占掉记录员30%的工作时间,而且经常因为漏记关键点导致后续行动跟进出错。有次市场部和产品部因为会议纪要里的“需求优先级”表述不一致,差点耽误了项目上线。那时候我们试过几款常见的会议工具,要么是语音转文字准确率低,要么没有实时协同功能,要么存储安全达不到企业级要求,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直到今年初,我们在行业交流会上接触到听脑AI,当时他们演示的实时会议记录和多人协同功能一下子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回去后我们拉了技术部、行政部、业务部做了两周试点,发现它刚好解决了我们最迫切的几个痛点:实时生成准确的会议记录、参会人能同步编辑、数据存储在企业私有云里放心。
先说最核心的会议场景吧。以前我们开会议,记录员得全程盯着屏幕打字,偶尔抬头听发言就会漏内容,会后还要花2-3倍时间整理,有时候还得翻录音确认。用听脑AI之后,会议开始前我会在企业端创建一个会议房间,把议程导入进去,设置好参会人的编辑权限——比如普通员工只能查看,部门负责人可以修改。会议一开始,点击“开启实时记录”,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发言内容,实时转成文字显示在屏幕上。有意思的是,它会根据之前导入的议程自动分点,比如“项目进度汇报”“问题讨论”“行动项”,每部分都标得清清楚楚。上次开季度战略会, CEO提到“2025年『数字化』转型目标”,我顺手点了一下“重点标记”,会后系统直接把这部分内容单独提炼出来,放在纪要的最前面,特别方便。
还有多人协同功能,以前会后整理纪要,得把草稿发给所有人提意见,然后汇总修改,来回得折腾好几次。现在参会人可以在会议过程中直接在记录里补充自己的观点,比如产品经理听到技术部说“这个功能需要三周开发”,就能当场把“开发周期”这一项改成“三周”,不用等会后再核对。我们试过一次跨部门的大型会议,15个人同时编辑,系统居然没出乱子,每一步修改都有版本记录,万一有人改错了,还能回溯到之前的版本。
除了会议场景,我们发现在销售客服场景也特别好用。我们销售团队每天有50多通客户电话,以前要人工听录音做记录,统计客户提到的“产品功能需求”“服务体验问题”,得花不少时间。现在用听脑AI的“通话录音分析”功能,把录音传上去,10分钟就能生成关键词统计,比如“智能功能”提到了23次,“响应速度”提到了18次,还能自动生成常见问题库,比如“如何开通智能功能?”“响应速度慢怎么办?”,客服现在遇到类似问题,直接从库里面找答案,节省了很多时间。
再说操作步骤,其实挺简单的,我给我们团队做过培训,10分钟就能学会。比如会议场景的操作:第一步,登录企业端,点击“创建会议”,输入会议名称、时间、议程;第二步,添加参会人,设置权限,比如“可编辑”“可查看”;第三步,会议开始时,点击“开启实时记录”,选择语言(支持中文、英文、日文);第四步,会议过程中,参会人可以点击“重点标记”,把关键内容标出来;第五步,会议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结构化纪要,包含“行动项”“关键词”“重点内容”,直接同步到我们用的飞书文档里,还能导出PDF发给没参会的人。
实用技巧方面,我总结了几个好用的方法。比如提前导入会议议程,会根据议程优化记录结构,比如议程里有“项目进度”“问题讨论”“下一步计划”,记录里就会自动分这几个部分,不用会后再调整;再比如开启“自动总结”功能,会议结束后会生成500字以内的摘要,适合快速发给老板或者跨部门同事,他们不用看完整纪要就能知道重点;还有“多语言字幕”功能,我们有个国际化项目,每周开英文会议,用这个功能可以实时显示中英双语字幕,不懂英文的同事也能跟上节奏。
当然,刚开始用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第一次用实时记录,担心会不会延迟,结果实际用下来,延迟只有1-2秒,完全不影响;还有准确率的问题,我们测试了一次技术会议,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比如“分布式架构”“微服务”,没想到准确率居然有95%以上,比我们记录员做得还准;还有加密存储的问题,我们公司对数据安全要求很高,用的是企业级AES-256加密,数据存储在我们自己的『服务器』里,不会泄露,这一点让我们很放心。
用了三个月之后,效果确实很明显。会议记录的时间从原来的3小时/场降到了30分钟以内,效率提升了70%;记录员的工作量减少了60%,现在他们不用再整天盯着录音整理,而是可以专注于会议跟进、行动项落实这些更有价值的工作;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了90%,以前会后要等半天才能拿到纪要,现在10分钟就能发给所有人,行动项当天就能开始执行;我们每月处理200多小时会议语音,完全没问题,日均能处理10万小时语音,对我们来说绰绰有余。
他对某些方言的支持还不够,比如我们有个同事是四川人,说话带点方言,有时候会识别错,比如“这个功能要得”会被识别成“这个功能要的”,不过这只是个别情况,不影响整体使用;还有一些复杂的表格或图表,不能直接转成文字,需要人工补充,但这些都是小问题,不影响它的核心价值。
最后给大家几点建议吧。首先,根据自己的场景选择功能,比如会议团队重点用实时记录和协同编辑,销售团队重点用通话分析和关键词统计;其次,定期做用户培训,让大家熟悉所有功能,比如“重点标记”“自动总结”这些功能,很多人刚开始不用,后来用了之后都说好用;第三,和其他工具集成,比如飞书、钉钉,这样能提升工作流效率,不用来回切换软件;第四,有问题及时反馈给客服,他们响应很快,我们提过的方言问题,最近已经有改进了,准确率提高了10%。
总的来说,听脑AI确实解决了我们会议记录和语音处理的大问题,效率提升了很多,而且使用体验很好,符合企业级的需求。如果你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不妨试试,相信会给你带来惊喜。